亞太區逾60所學術機構攜手共建「資訊橋」

 

當今網際網絡快速擴展、資訊科技日益創新,數碼化內容亦隨之演進為更多元、更深廣的知識資產,迎來了社會文化、教育學習全面變遷的數碼時代。

由台灣中央研究院主辦、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協辦的太平洋鄰里協會(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 PNC),訂於2010年12月1日至3日在城大舉行年會暨聯合會議。來自太平洋沿岸各地區的學者、專家齊聚一堂,以「從數碼內容到知識資產」為主題,探討數碼知識儲存、推廣、利用的進展和前景。

城大校長郭位教授在會議開幕禮上致歡迎辭,指出全球一體化的趨勢和資訊科技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創造知識、傳播知識的效率。「這次會議的主題,正好引發大家共同探討知識資產與知識管理的關係;這不單對圖書館、出版商、博物館及各種媒體有深遠的影響,對大學及學者亦有重大意義,」郭教授說。

會議討論的內容涵蓋電子書的版權與存檔、知識數碼化過程、社群網路的知識傳播、知識網的技術與工具之開發、藝術與文化的數碼化推廣工作、學術研究資料庫的數碼化應用,以及語言與數碼典藏的互動發展。

會議的主題演講人,都是數碼化圖書館領域內聲譽卓著的學者。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CADAL)計劃主任潘雲鶴院士,於開幕日主講「數字圖書館的發展趨勢」,呼籲推動資訊學科與圖書館學科的攜手發展,並強調應以國際整體合作形式加深數碼圖書館之研究成果。台灣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王汎森院士亦發表台灣數碼典藏與數碼學習計劃(Taiwan e-Learning and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TEDAP) 之成果,以數碼資訊平台展現多元文化的面貌。

大會邀請了國際知名的數位典藏機構代表來出席會議,受邀者包括台灣的故宮博物院,埃及的Center for Documentation of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CULTNAT),美國的加州柏克萊大學、史丹佛大學圖書館、南加州大學圖書館,日本的東京大學、京都大學、關西大學、人間文化研究機構,南韓的首爾大學、濟洲大學、韓國理工學院,泰國的Chulalongkorn大學,以及蒙古的科學院。

大會共邀請了亞太地區超過60個學術機構的學者參與。與會的學者專家將分享跨學科領域的知識數碼化最新進展,攜手共建「資訊橋」,以促進古今中外寶貴文化資產的傳承和新文化知識的創造,便利知識的傳播推廣與吸收利用。

古往今來、東西南北的文化知識浩瀚無涯,如今可得力於日新月異的科技,藉助各種新型載體而傳承並發展。在搭建資訊橋的過去十多年裏,全球許多博物館、圖書館建立了不少數碼化項目,將豐富的文獻古籍掃描並作數碼化儲存,利用電腦技術加以推廣,以供學術界及社會大眾使用。

可是一般讀者大多對相關學科的背景及分類並不熟悉,因此把數碼化典藏的知識推廣到產業、教育、研究等社會各界以供應用時,效果遠未如理想。例如韓國是較早開始運用數碼化技術管理文字遺產的國家,但因歷代語言文字變遷,現代韓國讀者難以讀解漢字文獻,因此難以利用關鍵字搜尋資料。此外,蒙古等國的數碼化項目亦面臨相似的困境。

資料使用、跨學科合作、數碼學習、知識傳播等知識管理的能力,已成為知識數碼化的重要目標。為期三天的PNC年會將舉行的近30場次演講和討論,必將有助於拉近廣大讀者與古今中外文化典籍的距離,改進數碼化資源管理的技術,促進文化知識的積累、傳承與推廣運用。

PNC創立於1993年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1997年年底其秘書處由柏克萊轉移至台灣的中央研究院。PNC歷來致力增進太平洋東西兩岸學術機構的交流,並積極促進環太平洋區域各地的資訊交換及流通,協助研究人員便捷使用數碼化圖書館、數碼化博物館、數碼化學習的資源。過去近20年來,PNC的努力與貢獻,贏得太平洋沿岸各地區數碼資訊科技界人士一致讚賞。

新聞界查詢:城大傳訊及公關處陳倩茹(電話:3442 6808或 9687 9841)

你可能感兴趣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