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研發快速簡便測毒新方法 保障食物安全

蔡卓慧

 

Dr Vellaisamy (centre) and his team.
Vellaisamy博士(中)及其研究團隊。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一跨學科研究團隊研發出嶄新方法,能在半小時內快速檢測食物的污染物,且靈敏度高,可檢測的濃度低至百萬分之0.2。

新的傳感器通過流動電話應用程式操作,能快速、準確檢測出某些食物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質。傳感器現已製成原型,製作成本預計較現有檢測設施低廉。

領導該項目的城大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副教授Roy Vellaisamy博士說:「傳感器有望應用於政府及商業機構,除了協助政府部門監管食物質素,超級市場等場所也能運用這方法作現場即時檢測。」

項目名為「海產品化學污染物納米傳感器快速檢測技術及產業化」,已有商業機構對此表示興趣。

該研究入選「十三五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項目」,並獲國家財政部、國家海洋局、廈門英諾爾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諾爾)共撥款2,000萬人民幣。

傳感器能檢測出組胺及甲醛,兩者是食物如海鮮及肉類中常見污染物。組胺在食物受細菌污染時便會產生,因此是食物變質的指標;甲醛則是海產非法添加劑,對人體有害。

The sensor can rapidly detect food samples using a mobile phone.
傳感器運用流動電話,能快速檢測食物樣本。

 

傳統檢測方法須在實驗室進行,並耗時約一天。城大團隊研發的傳感器優勝之處在於輕巧便攜,只須運用流動電話,就能即場預先篩選食物樣本,在10-25分鐘內檢測出組胺和甲醛濃度。

Vellaisamy博士解釋:「每項毒素(分析物)都會和特定的受體形成鍵結反應。新傳感器運用載有特定受體的芯片,可測出目標毒素是否存在及其濃度。」

城大研發的傳感器靈敏準確,組胺的測試靈敏度可達百萬分之100(100百萬分率)、甲醛可達百萬分之0.2,能滿足國際監督機構如世界衛生組織、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標準。

項目更配合物聯網技術如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把食物抽驗的結果儲存在雲端,以便追蹤管理。

城大研究團隊與英諾爾、集美大學水產學院及廈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技術中心合作進行此項目。項目的背景研究工作由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

團隊其他成員包括城大化學系林漢華教授、高級副研究員楊志忠先生、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博士生Shishir Venkatesh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