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世界中的核子科學及工程

鄭智友

 

1949年,十多歲的少年葉丘在香港與父母一起候船前往美國,曾佇立海濱眺望維多利亞港;逾65年之後,傑出的核子科學家葉丘教授重返香港,為香港城市大學(城大)主持「城大傑出講座系列」。
 
「很榮幸今天有機會在此向各位演講,討論全球核子科技企業界的情況,」葉教授說。他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教已逾50載,現在是該校核子科學與工程學系榮休教授。
 
葉教授3月3日的演講題為「可持續發展世界中的核子科學及工程」。他分析了該領域內的兩個範疇:中美兩國發展核子科技的能力、措施及有關政策;大學對核子科技發展的潛在貢獻。
 
葉教授說:「核能發電是社會上爭議最大而令人煩惱的一項技術,它給人帶來獨特的好處,但亦有可能造成廣泛危害。」
 
葉教授說,1950年代至1980年代,核能發電在早年為人類帶來無限憧憬,但後來卻發生了美國三哩島(1979年)、蘇聯切爾諾貝爾(1986年)、日本福島(2011年)等三項核電事故,令人失望。這些核電事故促成了今天部份公眾對核能發電的抗拒,葉教授稱之為「部份抵制」。
 
據葉教授解釋,美國在核能領域面臨的問題是,國內沒有強勁的核子發電能力,因此在核能發展及相關的核子安全措施方面,美國無法指望走在世界前列。
 
他說,近期的數據顯示,美國核子發電能力在全球各區域所佔的份額到2030年將會下降,而亞洲區域的這一能力所佔份額則很可能勁升。
 
他指出:「為核能供應及核安全措施制定國家政策,看來已勢在必行。」
 
他亦指出,各大學可發揮其功能,注入活力以促成核能政策。例如,《麻省理工學院2010年策略計劃》就提出一個明確目標:將為核子技術應用於能源及非能源的兩大領域,培養下一代技術領袖,並在技術方面發揮領導作用。
 
他說,這促使相關人士「提供資訊以便公眾討論如何善用核子科學及技術」。
 
麻省理工學院享有學術自由,得以制定其「策略計劃」,但美國政府卻沒有同等的自由制定有關核子科技的國家政策。
 
他說:「核能發電的可持續發展包含多項複雜問題,牽涉國內對核能的關注,以及國際政治,而這些通常都是無法調和的。」
 
他還說:「因此,美國要為核能發電制定切實有效的國家政策,就必須應付局勢不穩、前景不明的情況,但是學術機構就無須面對這些困難。」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