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自強院士探討輻射安全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9月25日的「城大傑出講座系列」講座邀得中國工程院院士潘自強教授以「輻射安全的進展」為題發表演講,闡述他對中國核安全的意見。
 
潘教授首先講述輻射效應研究。他表示,許多人混淆了核安全和輻射安全、核設施與輻射設施及放射實驗室的分別。現時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國際原子能機構都積極監察全球輻射安全的問題,致力將輻射對人類的影響減至最低。
 
根據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2001年發表的報告,只在動物實驗中發現了輻射的遺傳效應,未有在人類身上發現,而輻射致癌的風險評估也不確定。
 
潘教授指出,現時人類所受輻射的主要來源包括天然輻射、醫學照射、大氣層試驗、核燃料循環等。數據顯示,人類因醫學照射而得的輻射比率愈來愈高,這包括常規掃描如電腦斷層掃描、放射療法。
 
人類所受輻射絕大部分來自天然輻射,數據顯示室內氡氣濃度增加,這種天然放射性氣體會引致肺癌,因此社會應該高度關注,並要加強對廢渣作建築材料的規管。
 
潘教授說,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及國際原子能機構先後於2007及2011年發表新的輻射安全標準,提高對醫療照射的安全要求,亦要求各國政府推出控制室內氡氣的計劃。
 
自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後,許多人擔心中國核電廠的安全問題。潘教授說,福島事故是在特定條件下發生的,雖說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但對人和其他生物的影響有限,而且中國沿海不會發生海嘯。他總結說:「福島事故改變不了核能是不損環境的安全能源這一事實。」
 
潘教授現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是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主席;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6年獲美國保健物理學會最高學術獎──摩爾根學者獎。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