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公佈2013年LIVAC泛華地區中文新詞

 

2013年泛華地區湧現出許多新詞,根據香港城市大學(城大)2月13日公佈的「2013年LIVAC泛華地區中文新詞榜」,泛華語地區中文媒體使用最多的熱門新詞是風靡全球的「比特幣」(Bitcoin),而香港的熱門新詞則由「佔中」居首。
 
入選上榜的有政治、經濟方面的新詞,民生與科學方面的新詞也引人注目。新詞背後一如既往都有新出現的社會文化現象。
 
城大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語言學與亞洲語言榮休教授鄒嘉彥指出,香港等華人地區去年的最常見新詞反映了當地最受關注的社會現象。他說:「過去一年,各地有關民生和民眾心態的新詞明顯增多,政治新詞則較少,反映傳媒及民眾更加關心生活,也再次印證了語言源於生活的道理。」
 
以「比特幣」一詞為例,這種網絡交易中的虛擬貨幣一度被視為未來的新型貨幣,甚至可令交易媒介從此不須以黃金或美元為基礎。另一個熱門新詞是產生於陝西省的「房姐」,反映中國民眾日益厭惡官員的貪腐,華人地區日益關注特權造成的分配不公。「土豪」等舊時的貶義詞重新流行,並衍生出「土豪金」等新詞,反映社會大眾憂慮貧富分化加劇、鄙視炫富作風。
 
至於荷蘭藝術家創作的「巨鴨」,在兩岸三地掀起熱潮,引來不少「鴨迷」追捧,反映世人在今日社會浮躁的現狀下懷念昔日的童真。「嫦娥三號」探測器順利升天並著陸於月球,「玉兔號」月球車在月球上行駛,都令中國人引以自豪。
 
當然,過去一年中有些詞語雖然排序略後,但同樣出自眾人熱議的話題,例如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目標,斯諾登引發的「監聽門」醜聞,在歐美多國令人驚呼的「中國大媽」,中國新設立的「空識區」,都一度是媒體關注和討論的話題。
 
「2013年LIVAC泛華地區中文新詞榜」的編製,主要客觀依據各地區華文報章上新詞的出現頻率。各地區最具代表性的五個詞語如下表所示:

2013年的香港,政治和民生仍是社會熱議的話題。泛民主派提議「佔領中環」即「佔中」行動,反映社會各界意見分歧而且漸趨兩極化。港府規定樓宇交易中披露資料時必須同時標明房屋的實用面積及建築面積,使「實呎」、「建呎」的概念區分終於實現;而「扶貧線」一詞的出現,反映香港社會關注貧窮問題。政府關於「殺房戶」(衍生自舊詞「劏房」)的措施,直接涉及低層市民的生活;針對大陸客來港搶購奶粉而制定的「限奶令」、「限帶令」,則突顯香港與內地的矛盾。
 
2013年台灣媒體的目光更多投向經濟方面。台灣當局推出了「媒金分離」的條例,規定金融產業不得介入新聞媒體的經營。以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債券「寶島債」在台灣發行,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涼感衣」與「攔鞋網」的出現,增加了談論的話題。「唐獎」的設立,可成為中華文化演進的一個重要標誌,但尚未受到足夠重視,未能進入泛華語地區的新詞榜。
 
近年嚴重影響北京的霧霾天氣,老百姓以通俗說法稱之為「霾沙」。新疆出現「暴恐」即嚴重暴力恐怖活動,引起北京有關部門的警惕。新科技產物如「納米紙」、「直聯點」、「爆玻器」等,有不少走進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上海去年新出現的詞語與往年一樣集中在民生方面,例如「十面霾伏」是對霧霾鋪天蓋地令人無從遁逃的誇張形容,「蟻貪」則是「螞蟻搬家式」腐敗類型的謔稱。傳媒機構開通「網訴直通」,接受讀者和網友的投訴舉報,獲得好評。「雲商」則開創了開放平台服務的業務形態。
 
以上公佈的「LIVAC新詞」有別於一般的網絡流行詞語和熱詞潮語。它以「LIVAC漢語共時語料庫」(http://www.livac.org)為依據,系統性處理、篩選、分析港、台、京、滬等泛華語地區主要中文報章的詞語,兼及各大中文媒體紙印出版物較常使用的新詞語。該語料庫始創於1993年,廿年來定期共時處理和分析泛華語地區主要報刊的語料,至今已處理了超過五億多字,並建立了包含160多萬詞條的詞庫。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