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位校長在台灣總統府月會上作核電專題報告

陳龍根

 

台灣總統府5月7日上午舉辦月會,邀請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作核電專題報告。前一天下午,郭教授一主持完學術樓(三)啓用典禮,即風塵僕僕趕往機場。
 
台灣總統馬英九先生、副總統吳敦義先生、行政院院長江宜樺先生、司法院院長賴浩敏先生、考試院院長關中先生和監察院院長王建煊先生等台灣中央高級官員,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先生及十多位總統府資政、國防部副部長和陸海空三軍司令,以及各界代表二百多人參加了月會。
 
近三十年來,台灣社會在核四續建、停建問題上爭議不斷;福島核事故後,各種訴求與呼聲更趨高漲。但是,不同訴求中摻雜了許多政治因素,民粹主義情緒代替了理性思考,核四是否續建最終可能交由全民公投決定。
 
在此關鍵時刻,馬英九總統邀請郭教授為月會主持演講,從可靠度科學角度就核電及其他能源發展發表專家意見,冀望全民都能理性地看待這一關乎社會長遠發展的重大議題。
 
郭教授說,無論從成本、效能、環境保護等多個角度分析,核電都是最乾淨、價格最低廉的電能。
 
福島核事故後,雖然有些國家根據國情民意決定棄核,有些國家則本著不斷改進的原則繼續發展核電,就連傳統的石油大國為了國家安全、能源多元化及能源的「可靠性與可持續性」,也將在未來20年發展核電。
 
郭教授以南韓為例指出,南韓在20年前設立三個國家策略,汽車超越美國,半導體超過日本,漢醫超過中國。此外,又決定要成為世界第三大核電技術輸出國,並將此定為重要國策之一。
 
郭教授表示,講到核電安全,資訊的透明很重要。三大核電事故中,三哩島的爭議最少,就因為資訊透明。據任何統計調查,34年後,該核電廠附近的居民患癌症的比率,與紐約市附近的不相上下。關於切爾諾貝利事故的傳說最多,原因就在於資訊不透明。「福島事故給了我們同樣的教訓,因此,台灣在核四問題上,不論遇到甚麼事,保持資訊透明是關鍵,」郭教授說。
 
台灣社會對核四的顧慮之一,就是認為它是「拼裝」出來的。郭教授表示,拼裝本身並不是問題,而要看這個系統是怎麼拼裝、管理、控制和設計的。
 
他舉例說,他以前服務過的貝爾實驗室,以及曾經風靡一時的王安電腦就是因為不願跟人家拼裝而式微,美國航空公司TWA也因為不願跟其他航空公司聯盟而最終消失。
 
他還說,與其擔心發展紀錄良好的台灣核電,他更擔心的是台灣的水庫,危機更大。1975年中國河南水壩潰堤,就曾死了25萬人。
 
郭教授表示,發展核電的另一大顧慮是核廢料。各國在這個問題上目前已經有所改進,現在還在研究創新方法更有效地使用核燃料,減少浪費,減少核廢料。
 
他進一步指出,社會在關注核廢料的同時,對非核燃料造成的人員傷亡及環境污染也不能熟視無睹。他引述美國太空總署科學家卡瑞查和韓昇最近一篇環境科技報告說,該科學論文首次以定量方法分析核電對生命的影響。根據這份報告,即使計入歷史上三大核災難所釀成的後果,在1971到2009年之間,使用核電已使人類避免了假使不用核電(而必然使用石化能源)所造成的一百八十萬額外人命損失。
 
他強調,需要擔心的事情非常多。「我並不是說贊成或反對核電,只是希望理性地分析各種能源的利弊,才能對事情有比較正確的了解。」
 
郭教授最後說,面對關乎國家安全與保障的能源問題,有的人埋頭苦幹,有的人明哲保身,有的人高談闊論,也有人頻頻以民粹嚇唬人。生活在自由民主環境下的人,不應聽天由命、隨波逐流,混沌地把工安與創新束之高閣,把能源和環保付諸空談。
 
報告完後,馬英九總統首先問,反核、廢核是不是世界的趨勢?
 
郭教授答覆時指出,遇到石油危機時,核電廠就會受到重視;但核電廠出事後,大家又開始顧慮核電的安全。從2011年至今,核電的發展的確減慢了,需求也有減緩的趨勢,但那是「短期的趨勢」,德國等國家決定廢核的同時,其他很多國家則在全力發展核電。
 
他說,日本和台灣在探討核電方面最認真,其他國家和地區基本上支持核電發展。
 
郭教授還列舉了美日兩國的民調說,日本今年對周邊建有核電機組的城市市長作民調,54%希望恢復核電運轉,28%表示不支持。美國在過去10年內,支持核電的比率約為57%,福島核災後,也沒有大幅下滑;通常男性支持度高過女性。英國的情況也大致相似。
 
台灣總統府月會是中樞宣導政令的管道與意見交流的平台,由總統主持,邀請副總統、中央與地方高級文武官員及民意代表等參加。逢開國紀念典禮及國慶典禮,總統會發表重要講話、祝詞;遇國家社會時事,則會邀請學者、專家作專題報告。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