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研發出肉類成份快速鑑定新技術

葉佩芝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研發出嶄新的肉類成份快速鑑定技術,可同時鑑定多種肉類混合製成的食品成份,所需時間比現有鑑定法縮短八成,將大有助於提高食品安全。
 
城大生物及化學系鄭淑嫻教授及其圑隊潛心研究兩年,運用分子生物技術研發出一種快速鑑定方法,僅須使用特製的檢測試紙,即可在短短八小時內完成鑑定,而現時常用的基因排序鑑定方法須耗費四十八小時。
 
鄭教授說:「即便是多種肉類混合製成的香腸、肉丸等包裝食品,我們也可以鑑定其成份是否確實如包裝上的標籤所述。我們的技術適用於各種方法處理過的肉類,不管是生肉、雪藏肉,成份都可鑑定出來。」
 
這項創新技術可以鑑定七種肉類,分別為豬、牛、羊、馬、狗、貓、鼠等動物。食品樣本中若混有多種肉類,新技術也可同時分別鑑定出來。相對於每次只可檢測一種肉類的基因排序鑑定方法,新技術可同時檢測上述七種肉類混合的樣品,並分別鑑定出每一種成份。
 
這項技術再加改進後,可以一次過鑑定多達30種肉類的成份,將來更可以擴大至其他常見食用肉類。鄭教授說:「不論甚麼生物物種,只要細胞中含有去氧核糖核酸,原則上就可以使用這項技術。新技術的用途,將來可以擴大至鷄、鴨、鵝等禽肉,以及元貝、花膠、鮑魚、魚翅等海產食品。」
 
鄭教授解釋說,鑑定過程的第一步,是從食物樣本中提取少量去氧核糖核酸,經分子生物技術複製倍增後,再用特製的試紙測試。試紙能夠偵測出肉類成份,全因植入了鄭教授研製的微細人造物質「探針」(probe)。針對每種肉類,鄭教授及其團隊量身定製出特定的「探針」,一旦「探針」偵測到其目標肉類的去氧核糖核酸,試紙就會變色。這項創新技術無須進行繁複的去氧核糖核酸排序和數據分析,因此鑑定所需的時間比一般的基因排序鑑定方法大幅縮短。
 
研究圑隊的成員曾從市面買來一些外有包裝的豬牛肉丸、免治豬肉漢堡、羊肉批、豬肉腸,以新技術鑑定之後,確定其包裝上標籤所述的肉類成份屬實。為作比較,研究人員同時測試了一款「素肉丸」,試紙沒有變色,即確定該食品名副其實,果真不含肉類成份。
 
鄭教授認為,這項新技術對保障公眾健康大有幫助,尤其適用於鑑定包裝食物和動物飼料的成份。
 
「香港每年從外地進口不少食物,這項快速鑑定工具有助食品製造商或零售商核實原材料成份。不論是一般消費者,或是對某類食物過敏的人、因宗教信仰而有特別飲食要求的人,權益都可得到更好保障,」鄭教授說。
 
「此外,歐美各國和中國內地近年來加強監管動物飼料,禁止在飼料中添加哺乳動物成份,嚴防瘋牛症等傳染病的傳播。我們的快速鑑定技術有助鑑定飼料,防止其中違規摻雜了不應有的動物成份。」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