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校長談全球未來能源發展

陳龍根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8月30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發表可靠度與存活性演講,從多個角度論述核能及未來能源的發展。

出席郭教授演講會的有200位清華校友以及多位嘉賓,其中有立法會議員、業界領袖、政府相關部門的官員、中學校長、城大畢業生未來的僱主、媒體人士,以及城大榮譽博士、榮譽院士、捐款人、各界友好和城大學生。

本次專題演講由香港清華同學會籌辦,是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活動之一。香港清華同學會會長李佳林先生向聽眾介紹了郭教授,東方蜘蛛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耿春亞先生擔任主持。耿先生是清華與城大兩校的校友。

郭教授解釋道,核電是清潔能源,並有數據顯示,比使用化石燃料、水能、天然氣與其他能源的發電站更為安全。然而,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的事故卻再次導致民眾對核能安全產生顧慮,甚至引起恐慌,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是,他認為對此應持理性態度。他說:「我們看待能源,要平衡三個要素,也就是資源、可靠度與可持續性、經濟增長。我們要頭腦清醒,不必杞人憂天,更不要受政治因素擺佈。」他提到,3月11日發生的日本大地震和海嘯導致約三萬人失蹤或死亡,但近期台灣進行的一項調查欲顯示,有六成調查對象將此歸咎於福島核事故。

郭教授說,大眾感到恐慌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生活中任何事幾乎都不是百分百安全的。「凡事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可靠性與不穩定性,核能也不例外,」他說。

不過他指出,相比其他能源,核能工業出現重大災難的可能性非常小。

郭教授認為,在現代生活中,能源不再是奢飾品,而是會給我們帶來困擾的必需品。在很多國家,煤是最常用的化石燃料,卻會嚴重破壞環境,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以內地為例,僅在2010年,就有2400多個煤礦工人因事故而喪生。與此同時,全球範圍內估計每年有20萬人死於煤炭污染。

儘管水能是地球上最清潔的能源之一,但是它並不可靠,從今年年初的華南大旱即可知道,更不必提築壩截流導致的生態後果了。

他認為,其他能源也有問題。「我們不妨看看其他常見的能源,如生物燃料,」郭教授說,「美國地球政策研究所稱,在2000年,僅6%美國出產的玉米用於生產乙醇,到了2010年,增長到足足四成,足可為至少3.5億人提供食物。這種發展大大加劇了糧食短缺。」

郭教授還說,儘管核能談不上盡善盡美,但我們必須面對現實。「新的能源需要投資。有些人倡議開發新能源,如使用風力渦輪機和興建水壩,但前提是自己無須做出犧牲,『别在我家後院』就行,亦即所謂的『鄰避綜合癥』。這種想法是人之常情。」

為此,郭教授在結束演講前提出了未來能源發展與使用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可用「風險有代價、前景須付出」來概括。

Ÿ 差價收費:依距離而定,依電力來源而定;

Ÿ 部份電費收入用作能源科研;

Ÿ 理性優先逐漸減少污染嚴重的電力來源。

郭教授在早前香港書展上也作過同一主題的演講,目前正在《信報》上發表系列文章,回顧日本震後一個月訪問該地區的觀感。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