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2003年隨想

何圻光

 

不知不覺已踏入2003年。新年開始,校長對城大及上下員工可有甚麼期望?面對未來變幻莫測的局勢,我們可有甚麼信念?《靈機》趕在聖誔節及新年假期前走訪了校長張信剛教授,聽聽他對新一年的展望。

 

校長甫開場便從歷史角度去觀照我們的現狀。他說,即1903年英國科學家岱爾頓(John Dalton)首先提出原子論,嘗試解釋不同化學元素以某種或多種比例組合的原理。而100年後即1903年,懷特兄弟(the Wright Brothers)在美國北加羅來納州的小鷹鎮,登上人類歷史上首部用引擎推動的「飛行器」,成功飛越了歷時59秒、長達260公尺的航程。自此之後,人類的發展步伐出現了劃時代的變化,而且變化速度之快,簡直令人頭昏目眩。

 

今天,在微觀世界裡,我們已走進納米科技的時代。另一方面,人類亦發射了探測器飛向離地球數百萬公里以外的太陽系邊緣,試圖探索宇宙的奧秘。過往一個世紀,科學技術突飛猛進,造就了社會、經濟及民生各方面的空前發展。校長說:「科學技術推動人類跨步向前發展,已是不爭的事實。今天的大學生不可以是個『科學盲』的了。」21世紀發展,要求我們的未來主人翁通曉科學,並懂得善用科學。但是我們要明白,科學知識並不是解決人類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隨著知識爆炸,人類的物質生活豐裕起來,人們對生命的意義、人際關係以及人類終極宿命等心靈訴求亦愈來愈多。為了更美好的明天,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應該是相輔相承、互補不足的。

 

校長說:「21世紀是人類由『自在』(Self-being)走向『自覺』(Self-awareness)的過程。」張信剛教授近年走訪內地及海外大學的體驗,均加強了自從他於1996年到城大出任校長以來所推崇的全人教育信念;這也正正是最近校董會通過2003-08年策略性發展計劃「積極應變,迎向挑戰」的主旨精神。校長說:「把科技與人文的價值觀無間地體驗在我們提供的教育裡,是城大的獨特之處,也是我們為香港以及這個地區的高等教育所作出的獨特貢獻之處。」

 

接著,校長便談到香港的定位與未來發展。中國日益強大,以及香港應如何定位,是近日社會上討論得最熾熱的話題。校長說:「無論香港的日後發展路向如何,我們不能亦不應遺忘自己獨有的歷史背境及地理位置。」以他的看法(見2002年10月及11月《靈機》),香港是要背靠13億人口的中國,成為中國通向世界的橋樑。我們(包括大學生)要盡量發揮自身的優勢:中西文化薰陶下的敏銳觸角、中英雙語的溝通能力,以及國際網絡——這些才是我們有別於內地大學的獨有條件。技術和學科知識固然重要,但並不是我們的獨有優勢。

 

校長說:「我經常問,如果我們的學生的學科知識,如建造工程或會計,只是與內地同儕相若,而不是優越很多的話,那麼他們憑甚麼去拿取三、四倍於人家的薪酬呢?」我們是教育工作者,應著眼於學生的長遠利益,而不單是局限於他們是否在某一科目上得到充分的訓練。他說:「跨文化的溝通能力、創造性及批判性思考,是學生賴以成功的關鍵。這一點是我經常反覆強調的。」因此,校長鼓勵城大的教師設計及開辦更多能擴闊學生視野的科外科目(Out-of-disciplinecourses簡稱OOD),並放鬆對學生的「箝制」。他說:「科外科目不是學系藉以提高學生修讀本系科目的手法,更不是學系藉以確保資源的手法。我們要問:究竟教育的目的是甚麼?為學生的將來作好準備?抑或保障某一科目的撥款?」最後,校長說城大最近幾年面對相當多的挑戰,將來情況亦然,其中包括:讓社會人士更好地認識城大的定位與優勢、爭取與我們的實力相符的社會認同、以及在公共資源不斷縮減下繼續提供優質教育及研究。

 

在積極應變,迎向挑戰之中,我們要如所有成功的機構一樣,「上下一心,齊步向前」。校長說:「內部的議論及爭辯是建立共識和擬定共同行動綱領過程中重要的一環,但無休止的內部爭拗卻只會導致大家虛耗精力。」歷史的經驗已清楚說明,任何一個糾纏於內部紛爭、忽略外來挑戰的機構或國家,最後都會失敗收場。校長說:「這是我們城大應該上下引以為戒的教訓。」2003年的陰曆生肖屬羊。校長說「吉祥」一詞包含了「羊」字,象徵著和諧、合群及同心同德等美德。他祝願大家來年和衷共濟,更進一步。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