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地震
文章分享
建築系邀請校內教職員與學生於5月11日,來到該系的重型結構實驗室,一嚐「模擬地震」的感覺。實驗室裝置了一座「震動台」,可測試建築結構的抗震能耐,以及地震對簡單建築結構的影響。「震動台」與一部驅動器接駁,能模擬地震的狀態;它的面積為20平方米,是目前本港大專院校實驗室中最大的一座測試台。
參與模擬地震的同事與同學,三人一組,被安排坐在置於「震動台」上的模擬組屋內,體驗持續達10秒、震幅逐漸升級的「地震」感覺。本來在沙發上輕鬆自若的參加者,最後得要抓緊椅邊以防摔倒。「真是很好玩,雖然我感到有點暈眩。」一位參加者說。
實驗室經理王中介先生說:「你們剛才體驗的『地震』,只是一種單向度震盪,強力接近黎克特制三級。可想而知真正的大地震,破壞力有多大。」香港雖然處於地震斷層,過去近百年並未出現強烈大地震。然而,王先生說,香港還是有機會受到地震威脅的,而良好的樓宇結構可以大大減低地震所構成的破壞。
1994至95年間在香港發生的輕微地震,令人們意識到基礎結構及大型樓宇須裝置防震設計的必要。後來相繼落成的基建項目如青馬大橋亦裝有防震設計。香港有法例規定樓宇須有防風設計,卻沒有規定要有防震設計。「雖然發生大地震的機會不高,但香港必須作好準備。」王先生說:「現在即使深圳的樓房也有防震規管,為甚麼只有一河之隔的香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