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研究盛會

 

籌備了近兩年的城大跨文化研究中心,終於在10月12日晚上正式成立,並引來國際學術界不少的迴響。揭幕典禮由著名中國歷史學家、耶魯大學的史景遷教授﹙Professor Jonathan Spence﹚主持學術講座,題目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形象:機緣巧合還是刻意為之?」 

 

史教授認為過往400年,特別是耶穌會教士利瑪竇來華後,西方世界裡對中國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幢憬。他說:「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能引起西方更大及更持久的興趣。」校長張信剛教授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陳淵泉教授亦在開幕典禮上說,跨文化的溝通和相互了解在現今的世代裡─特別是9.11事件後─愈來愈重要。法國駐港總領事Jerome Pasquier先生亦
指出,加強對不同文化的認識,「對香港、對西方、甚至對中國」都會帶來莫大的裨益。

 

中心主任張隆溪教授在成立典禮上說,對該中心能為東西文化研究作出貢獻,感到興奮。「能有機會以廣義的文化角度─即結合歷史、哲學、藝術、宗教及人文學科─去探討不單是中國、甚至是西方及跨

文化互動問題,是我長期的夢想得以實現。」

 

中心成立過後,隨即舉行為期三天的「利瑪竇來華四百年」國際學術會議,有來自中國、香港、台灣、美國、英國及法國共50名學者參加。會議的主題演講由劍橋大學羅界爵士﹙Professor Sir Geoffrey Lloyd﹚主持,題目是利瑪竇與跨文化詮釋的困難。羅教授指出,其實中西方文化的兼容性比以前想像中的更廣泛,但

因利瑪竇熱衷於將福音傳入中國,而沒有好好地分析當時的中國文化。

 

會議首部分在城大舉行了三天,分成多個專題小組,題目涵蓋由跨文化解釋而來的多個議題:耶穌會教士對中國古籍經典的解釋及利瑪竇與中國現代科學興起的關係等等。城大出版社亦配合推出新書《利瑪竇中文著作譯集》。

 

會議的第二部分於10月16及17日移師到北京舉行,節目包括觀賞在意大利大使館藝術廊展出由利瑪竇手繪的世界地圖珍藏本,以及參觀和憑吊利瑪竇和其他來華教士的公墓﹙圖9-10﹚。壓軸節目則是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堂舉行有關文化交流的研討會,是次長達三小時的研討會是由城大跨文化

中心、北大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及商務印書館合辦,有40名的中外學者參加。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