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學院 突破傳統 力求創新

霍 利 莎

 

面對現代社會為法律帶來的種種挑戰,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目前正就法律教育的課程和結構進行深入檢討,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法律學院署理院長史達偉先生(David Smith)表示,法律教育過往一直過分強調法學原理,今後學院將會加強在法律思考方面的訓練:即教導學生像律師一樣思考。

 

此外,學院亦會加強傳授法律程序的知識──即法律如何產生、執行,以至司法和行政程序如何運作等。學院更會就有關價值觀方面的議題進行更多討論,如:法律究竟在幫助哪些人?現行法律制度又使哪些人受到歧視?是否所有人都有機會獲得法律的保障和相關的專業服務等。史先生說:「我們感到有需要採取較以往更具活力的教學方法。」除了思考分析能力外,法律學院將為學生在訟辯、談判、解決問題、搜集資料和寫作等方面提供更多技巧方面的訓練,以及從社會、經濟和政治角度理解法律條文的能力。

 

有見及此,學院於去年9月為法律學榮譽學位(LLB)學生舉行迎新活動時,便做了嶄新的安排,邀請法律界人士到學院講解他們的工作、「律師」的定義,以及律師所需具備的質素等,使學生對法律及律師行業有一個概括的了解。史先生說:「這個活動對學生及老師來說都很具啟發性,他們因此而看到更多在教學上和執業時的可能性。」

 

此外,學院也著手開辦新的課程。史先生說:「我們的課程涵蓋的主要都是學生未來在法律界可能投身的領域,以及今日世界上最有發展潛質的領域,如知識產權法、通訊法、網絡法、環保法、貿易與投資法、世界貿易組織法、為貧窮人士提供法律服務,以及一般中國法律等。」率先在這個學年推出的新課程,即有網絡法及歐洲共同體法律。

 

檢討香港整體法律教育

在法律學院進行內部檢討的同時,本港法律界亦就法律教育進行了全面的檢討。為了回應各界對於香港未能訓練出符合今日社會需求的高質素律師的批評,一個由律政專員擔任主席、成員包括香港律師會大律師公會代表,以及兩間大學法律學院代表等的督導小組因而成立;委員會更延聘了兩名澳洲法律教育學家擔任顧問。

 

法律學院並特別為此編擬了一份文件,表達學院對香港未來法律教育何去何從的意見,以供顧問參考。文件就香港法學教育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深入剖析,並獲得院務會通過。史先生說:「督導小組的顧問認為該份文件的很有見地。而我們之所以能夠編製出這樣有分量的報告,主要是因為我們的老師都抱著前瞻的態度,並認同我們應在中國以至亞洲地區的法律教育擔當領導角色。」

 

史先生認為另一個將對香港法律教育發展影響至大的因素是:中國政府已表示給予香港律師特別考慮,允許他們參加國內的資格認可考試。「這將為香港律師提供大量的執業機會,但我們必須注意兩方面:我們的學生必須有足夠能力與內地律師(以及其他地區的律師)競爭;此外,他們也需要對中國法律及中國有更多認識。為此我們必須考慮如何把這些新的要求納入我們的課程裡。在這方面,校長催生的中國文化課程可說給我們的學生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發展研究生課程

史先生表示,要訓練學生有足夠能力在香港以及內地執業,學院是面對一些制肘的。首先,LLB是三年制課程,正如其他本科生課程一樣,大部分學生都是剛從中學畢業的。史先生相信理想的律師培訓,應同時兼顧對社會的廣泛認識以及對專業知識的精確掌握。「從中學畢業直接進入法律學院的學生往往在社會閱歷方面比較貧乏,而我們的課程只有短短三年,很難在這方面為他們打下紮實基礎。」如果能夠把本科生課程延長至四年,法律學院應該就可以有較多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多人文學科的教育作補充。但即使是多一年,恐怕還是不足夠的。

 

史先生特別感到憂慮的是,不少內地、台灣、日本和南韓等地的大學,現在都已開辦或正在考慮開辦一些法律課程,以供已取得其他學位的學生修讀。他說﹕「我擔心香港將落於人後,我們的律師將難以與上述地區那些更成熟更幹練的律師競爭。」儘管法律學院決心全力推行教育改革,但最終關鍵仍然在於政府對於改變及改善目前的律師培訓制度,是否具有貫徹到底的決心。

 

目前,學院已朝著拓展研究生的方向跨出了第一步,收取了數名擁有其他學位的學生修讀LLB課程。此外,學院亦允許最近推出的工商管理榮譽學士——會計與法律課程(BBA)畢業生轉讀LLB課程。史先生說:「這是開拓法律研究生課程的另一途徑。我仍然希望這些學生能夠涉獵更多科學及人文科學,而且擁有工作經驗,但起碼我們已朝正確方向踏出了第一步。」。

 

與國內及海外大學發展交流計劃是法律學院的另一重點工作。去年城大一些學生前赴西安大學參加了為期兩周的工作坊,而8月時更有30名來自西安及武漢的學生到訪城大。「香港與內地學生的交流愈多,對香港的未來愈有利。」

 

學院亦與荷蘭鹿特丹的Erasmus大學、瑞典的Jsnksping國際商學院及西安的西北政法學院建立了學術交流關係。法律學院與西北政法學院於去年曾經合辦中國入世與西部大開發研討會,會上國內學者及本校學者發表的論文現正在整理出版中。

 

法律學院每年均收取約10名報讀中國法及比較法法學碩士課程(LLM)的交換學生,今年更收取了首名來自瑞典的本科生。此外,學院現正考慮在LLM課程中另闢國際商業法選修組別,對象是一些希望前來香港修讀國際商業法而並不想專攻中國法律的學生。

 

法律教育方向的再思傳統上,香港人多只把法學教育視為職業訓練的門徑。在一位教學專家的協助下,學院教師們現時正集中研究如何把課程變得更互動,並在課堂上教授更多實際技巧,採用更多生活化的材料,以提高學生對法律所依存的現實社會及經濟環境的認識。史先生說:「教學人員對重新思索法律教育反應積極,我相信我們的課堂將變得更具創意與活力。」學院亦正嘗試把講課與導修班結合,採取近似研討會的形式。他相信,透過結合講課、討論與問答的授課形式,可鼓勵學生發揮主動性,因而訓練出更為優秀的學生。

 

 

學院取得顯著進展的另一範疇是,提高了LLB及香港法律深造證書課程(PGC)的收生標準。這項改變和其他課程——如法學專業證書(PCLL)及LLM——增收更多海外學生的做法,也有助城大提高法學教育的水平。史先生說:「教師們告訴我,學生的質素不斷提升,令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更有滿足感。這對大學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至於研究方面,史先生表示法律學院的「生產力」非常理想,全學院35名教學人員在1999/2000學年內共出版了七本著作,另有87篇文章在學術刊物上獲得發表。院方亦定期舉辦研討會,向教學人員介紹研究工作的進展外,並把每人的講課量減至每星期約9小時左右。史先生欣慰地說:「我想這對老師很有幫助。法律學院現在的研究氣氛很濃,教學人員之間經常互相交流切磋,同時著作水準也不斷提高。」。

 

總括來說,學院已作好擺脫傳統羈絆的準備,力求設計出一套可以為香港培養出高質素律師的法律教育制度,以助香港維持在中國以至亞洲區的領先地位。「我相信,城大在未來一兩年內就會作出不少變革,我們全院上下都有貫徹到底的決心。雖然我們規模不大,但卻因此比較靈活,可以快速適應改變,而最終受惠的,不僅會是城大的學生和教職員,更會是香港的法律專業以至整個社會。」

 

小檔案

教學人員

35

學生人數

442(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課程)

48(自資營運課程)

與法律院有學生交流計劃的大學

美國大學、University of Law, Economics and Science of Aix-Marseilles(法國)、ErasmusUniversity(荷蘭)、Jonkoping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瑞典)、復旦大學(中國)、西北政法學院(中國)

 

法律學院課程

法律學副學士法律學榮譽學士香港法律深造證書法學專業證書仲裁及爭議解決學文學碩士中國法與比較法法學碩士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