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性评估工具(学生)

1. 反应型和操控型攻击问卷pdf

来源: Reactive and Proactive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RPQ; Raine et al., 2006)

介绍: 此问卷是用来量度学童的反应型和操控型攻击的指数。 在反应型和操控型攻击的概念上,题目包括一些属于动机和环境因素所形成的攻击行为,例如: 「为表现自己的优越而与其他人打架」、「在被人挑衅时表现得愤怒」等。 学童将会对每项描述作出评分: 0分(从不),1分(有时),或2分(经常)来表示该项行为在其生活中发生的经常性。 将所有23项题目的分数加起所得之总分为「综合攻击指数」,以及两个子项包括: 反应型型攻击指数」和「操控型攻击指数」。

回顶端

2. 儿童行为量表-青少年自陈量表(版权所限,未能转载)

来源: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 Youth Self -Report (CBCL-YSR; Achenbach, 1991)

介绍: 此量表广泛地用于量度青少年的8種内在和外在行为,学童对每项描述作出评分,例如: 「我经常争辩」,0分代表「不准确」,1分代表「接近或间中准确」,2分代表「非常准确或经常准确」。 把所有属于该行为分量表的题目得分加起来,得出的总分即代表学童于该分量表上的得分。 「攻击行为」分量表量度学童的攻击性,得分愈高者表示有愈严重的攻击性行为;「焦虑/抑郁」分量表用作评估学童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得分愈高者愈焦虑和抑郁;「专注力问题」分量表则量度学童的专注力程度,得分愈高者愈难以长时间维持专注力;最后,「 违规行为」分量表评估学童进行违规行为的情况,得分愈高者表示曾经进行违规行为的次数愈多。

回顶端

3. 受朋辈欺凌问卷pdf

来源: Peer Victimization Questionnaire (PVQ; Lopez, 1997)

介绍: 此问卷属于一个多角度的自我评估,有21个项目量度学童在身体上(如: 打破或毁坏我的东西)、言语上(如: 说一些话去奚落我)和社交上(如: 不让我参与他们正在做的事)被欺凌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学童需就事情在过去三个月发生的频密次数评分,由0分(从不)至5分(每天)。 这21项分数总和为该学童的「综合被欺凌指数」,另外亦可分别计算出三类欺凌的分数: 直接欺凌(6项)、言语欺凌(8项)和社交排斥(7项)。 基于此量表只描述校园内发生的情景,所以所量度的范围只限于校内被欺凌的情况。

回顶端

4. 多角度受朋辈欺凌问卷pdf

来源: Multidimensional Peer Victimization Scale (MPVS; Mynard & Joseph, 2000)

介绍: 此问题属于一个多角度的自我评估,以16项题目量度学童在肢体、言语、社交排斥和财物破坏方面被欺凌的频率。 学童需就事情在过去一个学期内发生的频密次数来作出评分,16项分数总和为该学童的 「综合被欺凌指数」。 另外,亦可分别计算出四类欺凌的分数: 「肢体欺凌」(4项)、「言语欺凌」(4项)、「社交排斥」(4项)和「财物破坏」(4项)。

回顶端

5. 愤怒程度量表(版权所限,未能转载)

来源: Anger Self-Report (ASR; Zelin, 1972)

介绍: 此量表量度学童对愤怒情绪的自觉、愤怒时的行为表现、对自己存疑及内疚的频率。 这些因素都是在心理学上与攻击行为有关的。

回顶端

6. 愤怒表现量表(版权所限,未能转载)

来源: State-Trait Anger Expression Inventory (STAXI; Spielberger, 1991)

介绍: 「愤怒表现量表」量度学童愤怒的经验及表达。 「愤怒状态」 (State-Anger)及「愤怒特质」 (Trait-Anger)量度愤怒经验的不同向度。 「愤怒状态」评估学童某一刻的愤怒程度;「愤怒特质」则再分为两个分量表: 「愤怒性格」 (Anger Temperament) 及「愤怒反应」 (Anger Reaction)。 「愤怒性格」量度学童于没有受刺激下所感受到的愤怒程度,而「愤怒反应」则评估学童于受到刺激下所感受到的愤怒程度。 由于「愤怒状态」与本研究的关系不大,所以只有「愤怒特质」应用于反应型攻击者的前测及后测中。 「愤怒表现量表」中另有3个分量表量度学童的愤怒表现,分别是「愤怒外泄」 (Anger-out)、「愤怒内抑」 (Anger-in) 及「愤怒控制」 (Anger Control)。 「愤怒外泄」评估学童以攻击行为向其他人或死物发泄愤怒的倾向;「愤怒内抑」量度学童把愤怒抑制的频密程度;「愤怒控制」则测量学童会花多少心力于控制愤怒上。 学童评估每项描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频密程度: 1分(几乎没有)、2分(有时)、3分(经常)及4分(几乎天天都是)。

回顶端

7. 攻击问卷(版权所限,未能转载)

来源: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Buss & Perry, 1992)

介绍: 此问卷量度学童进行不同形式的攻击行为的严重程度,其分量表分别是「肢体性攻击」及「言语性攻击」。 学童对每项描述作出评分,例如: 「若我受到挑衅,我会打人。 」,1分代表「非常不适合」、2分代表「比较不适合」、3分代表「一般」、4分代表「比较适合」和5分代表「非常适合」。

回顶端

8. 社交性攻击问卷(版权所限,未能转载)

来源: Relational Aggression Measure (Crick & Grotpeter, 1995)

介绍: 此问卷原本是以同学提名的方式去量度社交性攻击的,经本研究改良后,变成以自陈的形式去量度社交性攻击,例如: 「当我进行集体活动时,我会企图不让某些人与我同组」。 学童对每项描述作出评分: 「非常不适合」、2分代表「比较不适合」、3分代表「一般」、4分代表「比较适合」和5分代表「非常适合」,将每项描述的分数加起总分为「社交性攻击指数」。

回顶端

9. 分裂性人格量表(简表)pdf

来源: Schizotypal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B (SPQ-B; Raine, 1991; Raine & Benishay, 1995)

介绍: 过往不少研究均指出分裂性人格与反社会行为的关联性 (Raine, et al., 2006)。 分裂性人格量表(简表)是一个共22项题目的量表,旨在评估学童的分裂性人格倾向,包括三个分量表: 「认知-感官障碍」(我有时觉得别人能看穿自己的思想)、「人际关系障碍」(我有点不友善和冷漠)及「组织力障碍」(我是个怪人)。 学童以「是」或「否」表示对个别题目的认同程度。

回顶端

10. 简短毅力量表pdf

来源: Brief Grit Scale (Duckworth, Peterson, Matthews, & Kelly, 2007; Duckworth & Quinn, 2009)

介绍: 这是一个量度对追寻长远目标的毅力和热诚的量表,学童以 1 至 5 分表达他们对个别题目的认同程度。

回顶端

11. 儿童希望量表pdf

来源: Children's Hope Scale (CHS; Snyder et al., 1997)

介绍: 此量表主要量度学童对自己能完成目标的期望。 它共有6条题目,分为2个分量表: 「动力」 (Agency) 及「途径」 (Pathways)。 「动力」量度学童发起及维持行动去达到目标的能力,而「途径」量度学童在寻找方法去达到目标的能力。 学童评估每项描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频密程度: 1分(从来没有)、2分(很少时候)、3分(有些时候)、4分(很多时候)、5分(大部份时候)及6分(所有时候)。

回顶端

12. 「认知-情感-身体」同理心量表(版权所限,未能转载)

来源: Cognitive-Affective-Somatic Empathy Scale (CASES; Raine, n.d.)

介绍: CASES是一份量度学童各种形式的同理心的量表,总共有60项题目,六个分量表,包括「正面身体反应」(如: 看到别人享用美味的甜点会让我垂涎)、「负面身体反应」(如: 当我听到鬼故事时,会鸡皮疙瘩)、「正面情绪」(如: 看着小狗玩耍,使我感到快乐。 )、「负面情绪」(如: 看到消瘦挨饿的小孩,会让我感到难过)、「正面认知」(如: 我通常都知道别人玩得快乐的原因)及「负面认知」(如: 当两个人争论的时候,我能看出各人的观点)。

回顶端

13. 人际反应指数(版权所限,未能转载)

来源: 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 (IRI; Davis, 1980)

介绍: 此问卷量度学童的同理心,被广泛采用于有关攻击行为的研究。 问卷共分为4个分量表,分别是「观点采择」 (Perspective Taking)、「想象」 (Fantasy)、「同感关注」 (Empathic Concern) 及「个人苦恼」 (Personal Distress)。 「观点采择」量度学童采择他人观点的倾向;「想象」量度学童代入虚构角色感受和行为的倾向;「同感关注」评估学童同情他人不幸的倾向;「个人苦恼」量度学童会否于紧张的情况下感到焦虑和不舒服。 学童对每项描述作出评分: 「非常不适合」、「比较不适合」、「一般」、「比较适合」及「非常适合」。

回顶端

14. 逃离道德标准机制量表pdf

来源: Mechanisms of Moral Disengagement (MMD; Bandura, Barbaranelli, Caprara, & Pastroelli, 1996)

介绍: Bandura et al. (1996) 提出,当一个人做出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时,他们最常出现的行为是寻找理由,将行为合理化。 为了理解欺凌者如何将他们的欺凌行为合理化,我们在评估中加入了MMD。 这是一个共有32项题目的量表,共有8个分量表,包括: 「道德化」(Moral Justification;例如「为了保护朋友而打斗是可以接受的」)、「委婉」(Euphemistic language;例如「掌掴或推撞别人只不过是开玩笑的一种方法」)、「有利比较」(Advantageous Comparison;例如「相比起打人,只是破坏一些财物根本算不上甚么」)、「转移责任」(Displacement of Responsibility;例如「如果小孩的生活环境很差,即使他们使用暴力行为亦不能责怪他们」)、「分散责任」(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例如「如果是全体决定而作出伤害性的事,责怪当中任何一个孩子都是不公平的」)、「扭曲后果」(Distorting Consequences;例如「因为不会造成任何伤害,所以说一些无关重要的谎话是可以接受的」)、「推诿责任」(Attribution of Blame;例如「如果孩子在校内打斗和惹事生非,这是老师的过失」)和「非人化」(Dehumanization;例如「有些人应当被当作动物般看待」)。

回顶端

15. 校内心理社会风气量表(版权所限,未能转载)

来源: School Psychosocial Climate Scale (Gottfredson, 1984)

介绍: 此量表评估学童如何描述他们所在的学校环境,是次研究应用了3个经改良的自陈量表,分别是「学校安全度」 (Safety)、「校规公平度」 (Fairness of Rules)及「校规清晰度」 (Clarity of Rules)。 「学校安全度」量度学生认为学校安全的程度,分数愈高表示学童感到学校愈不安全;「校规公平度」评估学童认为学校校规公平的程度,而「校规清晰度」则量度学童认为学校校规清晰的程度,分数愈高表示学童愈感到校规是公平和清晰。

回顶端

© 2014 香港城市大学 有教無「戾」校园欺「零」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