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结果(2010-11年度)

本年度的计画旨在帮助小学的操控型攻击者,共有三种不同的小组介入:学生小组、家长小组及亲子平行小组。 研究结果如下:

学生小组

学生问卷结果
量表

有效人数

平均数差异

t值
操控型攻击行为
(RPQ: Proactive Aggression)
47 0.13 0.15
反应型攻击行为
(RPQ: Reactive Aggression)
47 -2.38 -3.29**
**p<0.01

与小组开始前比较,学童完成小组后的反应型攻击行为有显著减少。

家长小组

学生问卷结果
量表

有效人数

平均数差异

t值
操控型攻击行为
(RPQ: Proactive Aggression)
41 -0.66 -1.06
反应型攻击行为
(RPQ: Reactive Aggression)
41 -1.93 -2.50*
*p<0.05

与家长参与小组前比较,小组结束后学童的反应型攻击行为有显著减少。

亲子平行小组

学生问卷结果
量表

有效人数

平均数差异

t值
操控型攻击行为
(RPQ: Proactive Aggression)
50 0.10 0.14
反应型攻击行为
(RPQ: Reactive Aggression)
50 -2.49 -3.26**
**p<0.01

与小组开始前比较,小组结束后学童的反应型攻击行为有显著减少。

三种小组的成效

研究结果显示,三种小组,包括学生、家长及亲子平行小组都能实时减低操控型攻击者的反应型攻击行为。 小组好像只能减少反应型攻击行为而操控型攻击行为则没有任何改变。 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根据以往本计画的研究发现,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与操控型攻击行为有着显著的关系 (Fung, Raine, & Gao, 2009):

(一)年龄:控型攻击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升高,但反应型攻击指数则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改变。 因此,即使小组成效中的操控型攻击行为未有消减,与小组前维持不变,但却没有跟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换句话说,即是于小组完结后,组员的操控型攻击指数不会继续严重下去,所以反映小组是可以抵御操控型攻击行为的发展。

(二)性别:根据同一研究结果显示,男生比女生的操控型攻击行为较为严重,亦有明显显著的差别。 由于男生的个子、身裁随着年岁的增长与操控型攻击行为有着正向关系,所以男生的操控型攻击行为较女生更难减低。 根据本研究的有效小组组员的性别,分别有77%是男生,而23%是女生。 所以,操控型攻击行为于小组成效中表面好像没有任何改变,但实际上,已反映男生于操控型攻击指数发展中得已舒缓,逆转了其继续恶化的趋势。

从以上的研究结果分析显示,不论学生、家长及亲子平行小组均能有效减低操控型攻击者的攻击行为。 为了比较学生、家长及亲子平行小组的成效,我们利用了混合设计变异数分析(mixed ANOVA)。 结果显示,三种小组在减少攻击行为方面并无显著的差异。 由此可见,不论介入学生、家长本身或亲子形式进行小组辅导,都有相当显著的成效。 所以,本计画鼓励社工和辅导人员可任意选取哪一套教材套和对象作介入点均能得出相若的果效。

备注:由于输入及分析数据需时,部分研究结果未能在此公布。

回顶端

© 2014 香港城市大学 有教無「戾」校园欺「零」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