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2009-10及2010-11年度)

研究步骤

为了评估三类介入方法(学生小组、家长小组及亲子平行小组)的成效,本计画采用了严谨的实验设计程序:

 

 

一. 筛选

筛选程序在计画推展的初期进行,参与学校的学童均会被邀请填写一份筛选问卷,以评估他们是否适合参与小组。 筛选问卷包含不同的自填量表,能够反映学童的想法、行为和情绪,从中挑选出潜在的攻击者进入前测,主要标准为:
  1. 在「反应型和操控型攻击问卷」分数较高的学生(约全校受访学生中分数最高的30名)
  2. 在「多角度受朋辈欺凌问卷」分数较低的学生(低于全校受访学生1分标准偏差)
根据这个筛选标准所挑选出来的学生,有潜在的攻击行为,并不受朋辈欺凌,即是单纯的攻击者。

二. 前测

a. 学生

经筛选的学童被安排参与前测问卷,以作更详细的评估。 除根据筛选问卷的分数外,学校老师也会推荐他们心目中的攻击者进入前测。 每间学校大约会有30名学童获邀参与前测。 前测除了量性 (Quantitative) 评估,亦包括了质性(Qualitative) 评估,例如情景题目,以评估受访学童在面对不同的处境时,最可能出现的反应。

b. 家长

所有在筛选问卷中,初步被评估为高危学童的家长,均会被邀请参与家长前测访谈。 家长除了填写问卷(内容包括家长的管教模式、子女的暴力行为和情绪管理的评估,以及一系列的家庭背景数据如家庭状况、童年经历、健康状况等),亦会接受约半小时的质性访谈,使研究员能更深入地了解家长对子女的看、法管教模式等。 根据学童及家长前测的结果,我们在30名学童当中,选出9至12位最严重的攻击者,进入治疗性辅导小组或对照小组。

c. 老师

选出参加治疗性辅导小组的组员后,学校会为每一位组员选出两位与该组员相熟的老师,请他们进行老师前测,该老师可能是组员的班主任、科任老师或训辅老师,他/她必须了解该组员的想法、行为及情绪。 由于资源所限,两位老师中只有一位会同时进行前测访谈及前测问卷,其余一位老师则只需完成老师前测问卷。

三. 治疗性辅导小组及对照小组

根据筛选问卷及前测的结果,我们识别出潜在的攻击者,他们会被邀请参加本计画,同时以随机方式,将他们分配到学生小组(只有学童进行小组)、家长小组(只有学童的家长进行小组)、亲子平行小组(学童及家长均进行小组)、 学生对照小组或家长对照小组。

四. 后测

a. 学生

治疗性辅导小组的组员,会于小组最后一节完结后的一个月内,填写一份后测问卷,以评估组员在小组完结时的情况。 组员亦于小组完结三个月后,进行三个月后测,用以跟进组员于小组完结后的情况。

b. 家长

家长会于小组完结后进行家长后测,组员的家长(最少一位)会被邀请到学校进行家长后测访谈及填写家长后测问卷。 此外,家长亦会在小组完成后的第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后,三次在不同时段协助填写跟进问卷。

c. 老师

老师进行前测时,会被要求于小组进行期间,多加观察组员的想法、行为及情绪,以便在老师后测中评估组员的情况。 跟前测一样,每位组员会有两位与他相熟的老师进行老师后测。 其中一位会进行老师后测访谈及填答老师后测问卷,其余一位老师则只须完成老师后测问卷。

回顶端

学童、老师及家长填写的量表

I. 反应型攻击者 (09-10)

  筛选问卷 前测 后测及追踪研究
学童
  • 反应型和操控型攻击问卷
  • 多角度受朋辈欺凌问卷
  • 「认知-情感-身体」同理心量表
  • 简短毅力量表
  • 逃离道德标准机制量表
  • 分裂性人格量表(简表)
  • 愤怒表现量表
  • 反应型和操控型攻击问卷
  • 多角度受朋辈欺凌问卷
  • 「认知-情感-身体」同理心量表
  • 简短毅力量表
  • 逃离道德标准机制量表
  • 分裂性人格量表(简表)
  • 愤怒表现量表
老师
  • 没有
  • 儿童行为量表-老师量表
  • 反应型和操控型攻击问卷-老师量表
  • 课室内行为量表
  • 教师管教方式量表
  • 儿童行为量表-老师量表
  • 反应型和操控型攻击问卷-老师量表
  • 课室内行为量表
  • 教师管教方式量表
家长
  • 没有
  • 反应型和操控型攻击问卷-家长量表
  • 违规过程筛选问卷
  • 父母教养方式与类別问卷
  • 社会问题解决量表(修订版)
  • 过份竞争态度量表
  • 行为/对立违抗性障碍问卷
  • 家人关系形容词清单
  • 家庭问卷
  • 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
  • 反应型和操控型攻击问卷-家长量表
  • 违规过程筛选问卷
  • 父母教养方式与类別问卷
  • 社会问题解决量表(修订版)
  • 过份竞争态度量表
  • 行为/对立违抗性障碍问卷
  • 家人关系形容词清单
  • 家庭问卷
  • 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

 

II. 操控型攻击者 (10-11)

  筛选问卷 前测 后测及追踪研究
学童
  • 反应型和操控型攻击问卷
  • 多角度受朋辈欺凌问卷
  • 「认知-情感-身体」同理心量表
  • 儿童希望量表
  • 逃离道德标准机制量表
  • 愤怒表现量表
  • 反应型和操控型攻击问卷
  • 多角度受朋辈欺凌问卷
  • 「认知-情感-身体」同理心量表
  • 儿童希望量表
  • 逃离道德标准机制量表
  • 愤怒表现量表
老师
  • 没有
  • 儿童行为量表-老师量表
  • 反应型和操控型攻击问卷-老师量表
  • 社交行为表现问卷
  • 儿童行为量表-老师量表
  • 反应型和操控型攻击问卷-老师量表
  • 社交行为表现问卷
家长
  • 没有
  • 儿童行为量表-家长量表
  • 反应型和操控型攻击问卷-家长量表
  • 违规过程筛选问卷
  • 父母教养方式与类別问卷
  • 社会问題解決量表(修订版)
  • 家人关系形容词清单
  • 家庭问卷
  • 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
  • 儿童行为量表-家长量表
  • 反应型和操控型攻击问卷-家长量表
  • 违规过程筛选问卷
  • 父母教养方式与类別问卷
  • 社会问題解決量表(修订版)
  • 家人关系形容词清单
  • 家庭问卷
  • 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

回顶端

© 2014 香港城市大学 有教無「戾」校园欺「零」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