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富蠔計劃: 動員社區參與修復蠔礁生態
Oyster project

為改善水質和提高海洋生物多樣性,香港城市大學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SKLMP)的成員在2020年聯同蠔民漁民、科研人員、學校教師、非政府環保機構、以及宗教團體,開展了一項由生態研究轉化而成的社區為本蠔礁修復項目——香港富蠔計劃。

Image removed.

為什麼是蠔?
蠔在生態系統服務上擔當關鍵角色。牠們既能形成蠔礁生境,亦可保護海岸線免受風浪侵蝕。作為濾食性動物,一隻成年蠔每天能過濾多達180公升的海水,以攝食水中的微海藻和懸浮有機物。實驗室主任梁美儀教授指出:「假如我們放了足夠數量的蠔,牠們就可透過生物過濾,有效地改善水質和減少紅潮爆發的機會。」

然而,由於過度採集和棲息地喪失,全球已有85%的蠔礁消失了。因此,計劃的目標是透過生態修復、科學研究、STEM和環境教育及公眾參與來修復香港的蠔礁。

Image removed.

香港富蠔計劃活動

校本活動
計劃將和老師合作,為本地中小學設計專題研習及實地考察活動。學生能親自參與蠔礁修復及生物多樣性調查,透過切身體驗,學會欣賞及保護自然環境。

公眾參與
計劃會舉辦教育活動來引起公眾對蠔礁修復的關注。我們曾在香港環保電影節 (HKEFF)中舉辦工作坊,亦將在社區夥伴的場地舉行講座和小型展覽等。我們也會從餐廳回收蠔殼,經處理後用作蠔苗生長的基質。

持分者參與
計劃會與蠔民團體緊密合作,在活動中介紹已列入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地養蠔業歷史及現況。計劃亦會與宗教團體研究在舉行放生活動時,根據指引,把原生的蠔視為放生的主要物種。

海外交流學習
計劃派出代表參加了為期7天的「大自然保護協會: 美國紐約及車薩比灣貝類養殖及蠔礁修復考察團」。透過與當地人員交流,了解美國蠔礁修復的成功和挑戰,吸取經驗在本港制定更完善的生態復修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