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新加坡模式:中國新權威主義之夢

「『新加坡模式』及其對中國的影響」是由香港城市大學的Mark R THOMPSON 教授及Stephan ORTMANN 博士發起的研究項目,由城大兩項策略研究基金(StrategicResearch Grant)資助,分別為「傳授權威發展主義:『新加坡模式』」(基金編號7004349)及「『新加坡模式』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基金編號7004477)。在東南亞研究中心的支援下,於2016 年4 月9 日,在城大舉辦這個主題的研討會,有不少相關領域的專家出席。

背景

《中國季刊》在專輯中刊載多篇專題文章,研究中國長久以來的一股「新加坡熱」,探討為何從鄧小平至習近平等後毛澤東時代的多位領導人,都對新加坡的發展模式趨之若鶩,而這東南亞小城市與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中國尤其感興趣的,是新加坡將高效管治及國家資本主義,與持續穩定的一黨執政成功結合起來。專題的多篇文章提到,中國的學者及決策人紛紛前往新加坡研究如何實踐管治,並以之為國家資本主義的楷模進行效法。與此同時,中國對「新加坡模式」的興趣亦涉及新加坡與中國官員之間務實的合作。然而,一些作者認為,中國關注新加坡,主要源於尋覓一種意識形態上的肯定,證明成功的經濟現代化與一黨執政能夠結合起來。

重點發現

Mark R Thompson 與Stephan Ortmann 共同撰寫的論文《被誤讀的「新加坡模式」:中國向新加坡學習的挑戰》中,指出新加坡正是中國借鑒的典範:國家發展進步的同時,仍能彈性地施行威權統治,善政養民而且政局穩定。然而,中國觀察這個東南亞城邦島國後得出的結論卻帶有選擇性,以致後來出現誤解。研究主要探討中國觀察者聲稱仿傚「新加坡模式」的三個關鍵領域:新加坡社會藉着「亞洲價值」的討論在意識形態上為非民主管治辯解,而且選舉一直鞏固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在新加坡的地位,再加上新加坡積極的反腐敗鬥爭。這三方面都忽略了兩國之間根本的差異。

在論文《從瑞典到新加坡:外國模式對中國崛起的意義》中,楊凱和Stephan Ortmann 認為,瑞典和新加坡之所以能引起中國學者的濃厚興趣,全因為這兩個國家分別代表了兩種有別於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第三條路」,一直有助於建構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習近平於2012 年上台以來,對瑞典的興趣跌至低點,反之,對新加坡的關注則達至頂峰。 雖然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仍面臨許多挑戰,但目前要找另一個能成功地將一黨執政與經濟現代化相結合的榜樣,委實不容易。


發表成果

    Ortmann, S., & Thompson, M. R. (2018). Introduction: The “Singapore model” and China's Neo-Authoritarian Dream. The China Quarterly, 1-16. DOI: 10.1017/S0305741018000474
    Thompson, M. R., & Ortmann, S. (2018). Mis-modelling Singapore: China's Challenges in Learning from the City-state. The China Quarterly, 1-19. DOI: 10.1017/S0305741018000498
    Yang, K., & Ortmann, S. (2018). From Sweden to Singapore: The Relevance of Foreign Models for China's Rise. The China Quarterly, 1-22. DOI: 10.1017/S0305741018000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