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sia’s Turn to the East: Rising Power in East Asia?

Product Name in original language
俄羅斯「向東轉」:東亞新勢力?
Author / Editor
HKD128.00
In stock
Add to Wish List
當美國正在「重返亞洲」途中,我們已經在那裏了。
——俄羅斯駐美國大使Sergey Kislyak,2014年

中、美「新冷戰」彷彿如箭在弦,地緣政治爭逐蔓延東亞,我們有忽略了俄羅斯嗎?縰使今天俄羅斯的國力不可跟蘇聯時期同日而語,但它依然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印度和東南亞最主要的軍備和能源供應商;東北亞區域安全的持份者;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的必經之地。為了抗衡中國崛起,它是日本、韓國、印度、朝鮮、東盟的拉攏對象。普京總統上任之初,就立意以「向東轉」為俄羅斯的長遠發展戰略。考察「向東轉」的成敗,或許就是研判東亞前途時,在中、美視角之外張開第三隻眼睛。
深感榮幸能拜讀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羅金義教授的大作(編者按:另一位作者是王家豪先生)。本書論述的層次分明,邏輯清晰,作者首先從認同、歷史、地緣政治及區域發展的視角切入,深入探討俄羅斯制定東亞政策的緣由與意涵。接續從區域到個別國家,依序探究俄國與大中華、東北亞、東南亞以及印太地區的關係發展與挑戰。

作者從時間的脈絡,梳理俄羅斯「向東轉」戰略的濫觴。烏克蘭事件爆發之後,俄國「向東轉」一詞,頓時成為熱門的搜尋關鍵詞,然而,作者透過官方文件追溯源頭,發現克里姆林宮轉向亞洲,早在 2000 年當普京總統入主克宮時,就開始重視亞洲,而非為因應 2014 年歐美的經濟制裁,採行的權宜之計。

作者同時於本書點出,俄國是向東轉向亞洲,並非單一鎖定中國。作者認為中國固然是首要對象,但其他亞洲國家亦涵蓋在「向東轉」戰略的範疇,例如,強化與印度的特殊戰略夥伴關係,加強與越南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甚或嘗試發展與澳洲的互利關係。

本書亮點之一,在於作者深入剖析俄羅斯與香港關係。回顧過往探討俄國對亞洲的戰略的文獻,鮮少論及香港,作者身處香港,從在地人的視角,闡釋俄國與香港的互動。此外,作者特別從資金避風港的角度,探究香港為何無法成為俄國在東方的塞浦路斯。

本書亮點之二,坊間論及俄國「向東轉」戰略的書籍,多偏重於東北亞安全局勢,本書則特別聚焦於東南亞,作者深入剖析新加坡個案,指出2018年新加坡已成為俄國的第四大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國。若反觀俄國企業對新加坡市場,表現更為熱衷,2004 年僅有14 家俄企設點於新加坡,但到 2018 年,數量已超過 650 家。兩國何以取得如此亮麗的經貿成果,本書特詳加闡述。

本書亮點之三,探究當俄國「向東轉」戰略碰上美國「印太戰略」會激發出何種火花。作者認為普京提出的「向東轉」戰略,對新德里的重視不亞於對北京的關注,身處南亞大陸的印度,無疑扮演關鍵的腳色。本書更進一步指出,在區域層面上,俄印合作有助降低莫斯科對北京的依賴,可有效避免「向東轉」變成「向中國轉」。具體而言,克里姆林宮鼎力支持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組織,正有「軟制衡」中國在中亞擴張之戰略意涵。

本書也談到俄國針對東亞地區的衝突熱點,所抱持的態度。作者認為莫斯科在朝鮮半島、台海、南海、加勒萬河谷等潛在衝突熱點,鮮有主動介入調停,非但未能扮演重要仲裁者,反而像是攪局人,更有甚者,則是以出售軍火,擔起「幕後玩家」的角色。

第 1 章     俄羅斯的東亞政策

第 2 章     中國

第 3 章     大中華

第 4 章     東北亞

第 5 章     東南亞

第 6 章     印度-太平洋

第 7 章     結論

王家豪

國際關係學者,專研俄中關係和俄羅斯亞太政策。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碩士,主修歐亞政治及經濟;現於同校攻讀博士學位。曾於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和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出任實習研究員,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進行學術訪問。著有《絲綢之路經濟帶,歐亞融合與俄羅斯復興》(與羅金義合著)

 

羅金義

香港教育大學大中華研究中心聯席總監,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總編輯。近年有關亞洲研究的編著包括《老撾的地緣政治學:扈從還是避險?》、Nations, National Narratives and Communities in the Asia-Pacific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