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 Shijian

鄭和船隊到過美洲嗎?鄭和下西洋研究中的地圖問題

黃時鑒(1935-2013)出生於上海,官宦家庭,世代書香。著名歷史學家,中西關係史學家。195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1958至1979年因歷史原因在內蒙古大學歷史系及蒙古史研究室從事教學及蒙古史研究工作。1979年調至杭州大學歷史系任教,1987年晉升為教授。曾兼任杭州大學圖書館長、杭州大學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韓國研究所副所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聘為特約研究員。

過往活動
WANG Zhenzhong

商路上的武藝:徽商與少林功夫

王振忠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1982年考入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後考入本校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1992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98年起擔任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長。迄今已出版《明清徽商與淮揚社會變遷》(1996)、《水嵐村紀事:1949年》(2005)、《袖中東海一編開 -- 域外文獻與清代社會史研究論稿》(2015)和《社會歷史與人文地理:王振忠自選集》(2017)、《徽學研究十講》(2019)等十數種論著。

過往活動
ZHU Weizheng

時間的歷史與空間的歷史

朱維錚 (1936-2012) 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留校執教。主要從事中國文化史、中國思想史、中國經學史、中國史學史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其治學能力和成果在早年即為學界所矚目,是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宣導者、開拓者和建設者,主持整理、編選和校注多種重要典籍,是促進國際文史學術交流合作的先行者。2006年獲德國漢堡大學榮譽博士。

過往活動
ZHANG Guangda

近百年來的新發現和新學問

張廣達,1953年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然後進入北京大學歷史系任助教、講師、副教授及教授至1989年退休。期間他先後多次受邀到荷蘭、日本、法國、美國及台灣等地的院校訪問及任教。張氏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隋唐五代與西域阿拉伯征服前中亞的粟特人、敦煌漢文摩尼教寫卷、南北朝至蒙元時期中國與伊朗和西亞的文化交流。

過往活動
TAO Jing-shen

宋代士族婦女的改嫁與再嫁

陶晉生於中國內地出生,1949年赴台。父親陶希聖為著名政治理論家。陶晉生為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歷史系博士。曾任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美國亞歷桑那大學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及東吳大學客座教授。 陶氏致力於宋遼金史和中國史、邊疆史、社會史研究,造詣頗深,具有國際影響。著有:《金海陵帝伐宋與採石戰役的考實》、《邊疆史研究集》、《女真史論》、《宋遼關係史研究》、《北宋士族:家族·婚姻·生活》、《歷史的瞬間》、《宋遼金史論叢》、《宋代外交史》等。

過往活動
The Styles and Categories of Writings on Silk and Wooden Blocks

簡帛古書的體例和類型問題

李零,生於河北邢臺市,自小兒在北京長大。1977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參加金文資料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師從張政烺作殷周銅器研究。1982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82-1983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灃系西隊從事考古發掘。1983-1985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從事先秦土地制度史的研究。1985年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要從事先秦考古與古漢語研究。主要有《孫子古本研究》和《李零自選集》等許多著作。

過往活動
用數據和史實展現真實的廣繡

用數據和史實展現真實的廣繡

本講座將探討廣繡的出處、技術特點,以及順德廣繡如何與時俱進,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結合,使其得以生存和發展。

過往活動
古今廣繡披巾的外銷途徑和香港商人的參與

古今廣繡披巾的外銷途徑和香港商人的參與

廣繡披巾早於十七世紀已從中國遠銷海外,但一直被誤稱為「馬尼拉大披肩」。本講座將探討其原因,並介紹廣繡於西方的外銷發展史,其中香港商人也擔當了重要的角色。

過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