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参观展览,请按此登记。

Yuanmingyuan_section_header.png

齐来保育圆明园

当我们置身于圆明园西洋楼废墟中,看着一张张被战争洗劫与焚毁后圆明园的陈旧照片:像谐奇趣屋顶部分几乎被摧毁,前方喷水池也塌陷。这些无人使用的失能空间,仅剩下荒烟杂草、颓垣破瓦,随时空流逝衰败,徒具空壳。我们还能窥探它的繁荣景象吗?

原本这片壮丽的皇家园林,17 世纪以来对于中西方园林建筑发展尤其重要,是全球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经历了战火洗礼160 多年后的今天,究竟圆明园的盛衰兴废对人类带来什么启示?

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破坏与掠夺圆明园,经过三日三夜的焚烧,令这个曾经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残破败坏,而其后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和国内动乱,使得逾百万件宫廷文物散失海内外。这种浩劫,使得各国有志之士对于战争的破坏不再忍耐,纷纷声言反对。终于到 1899 年,各国才通过第一批有关战争法的条约,禁止在战争中破坏文化遗产。这一倡议由沙俄提出,其中一些规范特别规定了有关文化遗产的约束性义务,如《海牙公约》就是禁止战争时从平民或国家元首手中,掠夺或带走私人财产的国际法。自20 世纪后期开始,中国一直修复和保护圆明园遗址。采取的措施包括:1976 年成立圆明园管理处,旨在维持遗址的原貌。 1980 年开展全面勘查,举行首次大型研讨会,并成立圆明园学会。 1984 年创立圆明园公园遗址,逐步恢复圆明园旧貌,对一些残存的建筑和结构进行修复工作。然而,在遗址修复与商业旅游之间取得平衡,成为一直讨论的议题。同时,在遗址复种原本的园林植物,对遗址进行科学发掘、考古研究,通过与其他国家谈判或经私人捐赠,一些重要的文物,如海晏堂马首经已复回中国。还有,透过数码科技与大量的研究工作,以「数字圆明园」方式,将每个朝代的圆明园面貌,以虚拟方式精准地复原。

透过教育、宣传、展览、出版、讲座、线上资源等,从严酷的历史教训中,努力唤醒公众对珍惜和推广圆明园历史文化的意识,并反思保护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Yuanmingyuan_S06_image01.jpg
谐奇趣,恩斯特‧奥尔末摄,1873年
相片由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Yuanmingyuan_S06_image02.jpg
寻找消失的圆明园
制作:KentDesign/ 李遣证 / 张泰梁
取材:皇家卑诗省博物馆、哈佛燕京图书馆、徐宗懋图文馆
Yuanmingyuan_S06_image03.jpg
我的御园圆明园
制作:麦盛丰
取材: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史密森尼学院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哈佛艺术博物馆
Yuanmingyuan_S06_image04.jpg
十二兽兽首拍照互动装置
制作:KentDesign/ 李遣证 / 张泰梁
图片取材:新加坡国家文物局亚洲文物博物馆提供

展览末段增设照片互动装置,观众可选择与不同的兽首拍照,并扫描二维码,获得独一无二的头像作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