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

天后

天后是一個女水神,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廣為人祟拜,又稱天后娘娘、媽祖、亞媽、娘媽。據說她原為凡人,原名林默娘,出生於福建莆田湄洲,父親是當地一名小官。她十三歲時跟一名道士學習法術,十五歲時獲一仙女授予銅符。從此,她懂得替人驅邪治病。她十七歲時,用法術拯救了一艘在海上被暴風雨擊沉的商船船員,十九歲時,於睡夢中救起了在海上遇險的父親。到她二十二歲時,福建一帶發生旱災,林默娘成功為當地村民求雨。以後,她不斷收服水怪,救護海上遇險漁民,使海面變得安全,直至二十八歲時升天為神。從宋朝開始,歷代皇帝都對天后進行冊封,封號分別有靈惠夫人、明著天妃、普濟天妃、仁慈天后、天上聖母等。

北帝

北帝

又稱玄天上帝或真武大帝,由於北極星和四象中的北宮玄武是他的象徵,故名北帝。北帝被尊為北方之神。由於北方在五行之中屬水、玄色,所以北帝又被尊為水神,俗名黑帝。香港早期為漁村,多有北帝廟,村民拜水神北帝,祈求治水降火,避免水火之災。內地則多稱為真武廟,例如著名的湖北武當山金殿,所供奉的就是真武大帝。北帝的形象多為手持北斗七星劍,右腳踏蛇,左腳踏龜 (玄武之像乃蛇龜合體)。自宋北帝曾被代皇帝加封,封號有 “鎮天真武靈應祐聖真君” 、“元聖仁威玄天上帝” 、“真武蕩魔天尊” 、“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 等。

洪聖

洪聖

洪聖大王,又稱洪聖爺,是南海之神。由隋文帝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下詔冊封,在廣州建南海神廟,唐朝時又被封為「廣利王」,北宋時加封「洪聖」,稱為「南海洪聖廣利王」。住在港口的善信供奉洪聖大王以祈求海事順利、舟楫安全。關於洪聖的真實身份,民間流傳著幾種觀點:有說洪聖原名洪熙,是唐朝的廣利刺史,通曉天文地理,愛民助民,死後獲追封為「廣利洪聖大王」,也有地方稱所祀南海神為「祝融」。

觀音

觀音

觀音菩薩,又稱觀世音菩薩、慈航大士,是東亞民間普遍信仰崇拜的菩薩,有「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之說。佛教認為觀音菩薩悲心廣大,眾生遇到難題時,只要一心稱念聖號,觀音菩薩即應聲赴感,使之得到解脫。據《悲華經》記載,觀音本為轉輪王長子,名不眗,弟弟名尼摩,父子三人隨釋迦牟尼修行,後轉輪王成為阿彌陀佛,不眗和尼摩則成為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分別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並稱「西方三聖」。民間則流傳楚莊王三公主妙善,歷經苦難化為觀音菩薩的傳說。初時觀音法相為男性裝扮,至武則天時期之後轉變成女性形象。常以白衣造型出現的是水月觀音,部分觀音廟稱為水月宮。又因觀音在蓮台修道,故部分觀音廟也稱蓮花宮。觀音菩薩與文殊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並稱佛教「四大菩薩」。

城隍

城隍

城隍原指護城河,拜祭城隍自宋朝被納入國家祀典,具有民間與官方雙重特性。明洪武初經過兩次改制,城隍信仰制度化。清雍正皇帝曾於雍正十年下詔,令各地方政府依定例修建社稷、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和城隍廟。所以早期城隍廟多由官府出資興建。城隍作為一方主宰最初只是個總稱,不同地方的城隍神各不相同,且各有名有姓,由不同的人或鬼充當。死後被尊為城隍神的人,多為生前曾造福一方的真實人物,死後受到當地人的祭祀,例如霍光、紀信、文天祥、柳宗元、蕭何、周瑜、海端等人。香港油麻地城隍廟供奉的是“廣東主宰都大城隍”。城隍最初只是城市守護神,能顯靈彌災,降雨放晴,保佑地方安泰,後來在民間發展出陰間司法神的職能,主管生人亡靈、獎善罰惡、生死禍福和增進幸福利益等等。城隍下轄有文武判官、各司司官、范謝將軍、甘柳將軍、牛馬將軍、日夜遊神、枷鎖將軍等神。

土地

土地

亦稱土地神、福德正神、土地公、社神,客家人稱作伯公,是管理一方土地的神明,能保家宅平安、鄉里平靜,與百姓最為親近。古代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稱為「社」,每到播種或收穫的季節,人們立社祭祀以表達對大地的敬畏與感恩,《風俗通義·祀典》引《孝緯經》記載:「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廣博,不可遍敬,故封土為社而祀之,以報功也。」土地神常以和藹老公公的形象出現,旁邊配祀一位土地婆婆。能被封為土地者,多為有功於地方的神鬼。供奉土地的神壇形制多樣,較為常見的有牌位、石碑、壇、龕、廟等,廟宇稱福德廟、伯公廟。

譚公

譚公

原名譚德,元代惠州人,少年學習仙法,在惠州九龍峰修行,常持木杖出山,並有老虎隨行代為背負重物,十三歲得道成仙,此後經常顯靈幫助鄉眾解除困苦,有祈雨或賜晴也多應驗,被尊奉為漁家的保護神,建廟供奉,法相為少年模樣。開埠初期,譚公信仰隨惠州移民遷至香港。

車公

車公

相傳車公原為南昌人,南宋時平定江南戰亂有功,獲封為元帥。南宋末年蒙古軍犯境,宋帝南下逃難至九龍官富場及西貢一帶,車大元帥一路護駕,駐守當地,保境安民,受到九龍、西貢鄉民愛戴。後車大元帥染病身故,西貢鄉民視其為忠義化身,陽氣最盛,為紀念其功德並借助其威名,籌資建造車公廟供奉。關於沙田車公廟的建造有兩種說法:一指明末時期新界瘟疫橫行,鄉民向西貢蠔涌車公廟請借車大元帥神像出巡,但蠔涌父老只允准請出車公的孫兒,沙田村民把神像抬回瀝源再圍繞各村巡遊,所到之處,疫症即止,自此對車公殷勤供奉;另一說法則指沙田車公廟的建造與風水有關。

魯班

魯班

姓公輸,名般,是春秋末期魯國著名工匠、發明家。生於工匠世家,有豐富的土木建造經驗,據說他善於發明創造,曾發明攻城戰中使用的「雲梯」、舟戰使用的「鉤拒」、立體石質的「九州地圖」、機動的「木馬車」,以及鎖匙。他的木工成就最為人所稱道,發明曲尺、墨斗、刨子、鋸子、鑿子、鏟子等工具,使工匠的工作效率大為提高,他的工藝水平也達到很高的高度,兩千餘年來一直被奉為木工行業的祖師爺。西環魯班先師廟是香港島唯一祭拜魯班的廟宇,由當時三行同業集資興建。

大王爺

大王爺

「王爺」是對男性鬼神的通稱,用以表達信眾對於鬼神的尊敬或親切。大埔元洲仔大王爺廟是一座水神廟,供奉王爺神,亦曾是昔日大埔鶴佬漁民敬奉的鄉土神,其前身為清朝中葉期間,樹立在元洲仔北岸的一塊碑石,附近水陸居民常常對碑文燒香祝禱,十分靈驗,故清朝末年時村民募集資金移碑建廟。觀塘翠屏邨大王爺廟供奉的是唐朝忠臣李文忠公,傳說其經常顯靈救治當地村民。黃竹坑大王爺廟供奉的神祇亦名李文忠公,身份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一位忠君愛國的王爺。元朗舊墟大王古廟供奉的是洪聖王和楊侯公。

關帝

關帝

全稱「關聖帝君」,俗稱關帝爺、關公、關老爺,是民間最具影響力的神祇之一。祂的原型是歷史人物關羽,字雲長,河東解州(山西運城)人,為三國名將。元末小說《三國演義》將關羽塑造為忠義的化身,自此影響力日隆。明清帝王為其設有隆重的國家祭典,佛教尊其為「伽藍菩薩」,道教奉其為「伏魔大帝」、「蕩魔真君」和「協天大帝」,儒教尊其為「文衡聖帝」。世人認為關帝具備智、信、仁、義、勇等美德,能征善戰,文采俱佳,擅長理財,是戰神、武財神、武聖,各行各業中多尊其為保護神,香港的警署、店鋪、社區、居家皆會設壇供奉。關帝法相為棗紅色面,臥蠶眉,丹鳳眼,多有關平、周倉陪祀左右。關帝廟亦名協天宮或武帝廟,廟宇遍佈各地。

三太子

三太子

通常指哪吒三太子,又稱中壇元帥、太子爺。在傳說故事中,哪吒本是玉皇大帝駕下的大羅仙,受命下凡降妖伏魔,投胎為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年齡稍長打死東海龍王之子,李天王欲殺之,哪吒遂削骨還父、削肉還母,以償還父精母血。後太乙真人以荷菱為骨、藕為肉、絲為筋、葉為衣,念動真言將其復活。重生後哪吒法力大增,潛河入海,換斗移星,在世間降服無數妖魔,被玉帝封為三十六天將第一總領使。哪吒法相通常為男身孩童,手執火尖槍,項跨乾坤圈,腰纏混天綾,足踏風火輪。深水埗三太子宮是香港唯一一間以哪吒為主神的廟宇。

三山國王

三山國王

三山國王原是廣東潮州地區的地方守護神。三山是指揭陽的巾山、明山、獨山,三山國王就是這三座山的鎮山神。據傳宋朝時,皇帝在戰爭中多番得三位山神襄助,化解刀兵之災,遂詔封明山神為清化盛德報國王,巾山神為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神為惠威宏應豐國王,賜廟額為「明貺」。隨著潮州人向外移民,對三山國王的信仰也擴展開來,廟宇遍及香港、台灣、東南亞等地區。

楊侯

楊侯

本名楊亮節,是南宋末年楊太后之弟,當時蒙古軍犯境,宋帝南下逃難,楊國舅一路護駕至大嶼山,染疾仍督軍抗敵,不幸病亡,鄉民感念其忠誠勇敢,故立廟奉祀。他生前封侯,身後封王,故稱「侯王」。大澳楊侯古廟建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附近漁民視楊侯為守護神和先知,遇到困難時會擲杯向其尋求指引。

黃大仙

黃大仙

原名黃初平,浙江金華蘭溪人。他少年時是個牧羊童,在十五歲那年於赤松山遇到仙人並隨其修煉,四十年後得道,被稱 “赤松黃大仙” ,有叱石成羊之傳說。源自廣州的九龍黃大仙祠,乃本港香火最為鼎盛的廟宇之一,善信皆言:“黃大仙,有求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