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離不棄 從死看生與受助者同行

積極推廣生死教育的優秀社工           梁梓敦

  • 城大社會工作社會科學學士
  • 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安寧服務部高級服務經理

梁梓敦於2004年修畢城大社會工作社會科學學士課程,畢業後遠赴美國繼續深造,在加州州立大學沙加緬度分校攻讀社會工作碩士課程。學成回港後即投身社福界,加入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安寧服務部工作,現為高級服務經理,負責臨終關懷、哀傷輔導及生死教育等範疇。近年,他積極以嶄新方法推廣生死教育,包括創辦「死亡節」(DEAtHFEST)、「讀死書」等活動,以加強公眾認識生死教育的重要性,學習珍惜生命。他於2016年獲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頒發「優秀社工獎」。他積極回饋母校城大,除籌組社工系校友會並擔任主席、參與新生訓練營和師友計劃外,同時亦出任城大顧問委員會委員,就母校發展提供意見。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歷程,但傳統以來,死亡往往是一種令人避之則吉的禁忌。對於死亡,有些人會感到恐懼無助,有些人甚至會選擇逃避。城大校友、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安寧服務部高級服務經理梁梓敦二十多歲開始已從事哀傷輔導的工作,多年來積極向公眾推廣以正面無懼的心態面對死亡,為臨終者及喪親者提供適切的關懷及支援,他更大力提倡「生死教育」,透過嶄新方法加強公眾對死亡的認識,正視生命的意義。

梁梓敦中學畢業後已立志成為社工,此乃源於年青時的一段親身經歷。梁梓敦來自幸福家庭,是家中獨子,中六那年卻誤交損友,經常離家玩樂,荒廢學業。他憶述, 「當時經常與朋友一同流連酒吧或的士高,有時甚至會玩樂至通宵達旦,令成績一落千丈。」每次盡興回家後都會不期然感到空虛失落,經過一年多頹廢生活,梁梓敦開始反省人生。他慶幸在迷失之際,得到家人的關懷和信任,助他走出黑暗幽谷,並決心重新努力讀書。作為過來人,梁梓敦發現周遭也有不少本質不壞的年青人也處於相同境況,實在需要別人的扶持及提點,遂矢志日後從事有關青少年事務的社工工作。


難忘城大恩師身教 承傳社工風範

梁梓敦於2001 年成功入讀城大社會工作社會科學學士課程,回顧當年的學習生活,他不但十分珍惜同學間那份「喜樂時同笑,傷心時同哭」的深厚情誼,最令他難忘的,還有一次工作實習經歷, 「三年級首學期時我獲安排到觀塘一所社會服務中心實習,負責與少數族裔人士介紹區內的重建計劃,並提供相關支援。由於文化差異,加上當時中心從未與此類人士接觸,對一個實習生來說,要融入他們的社群實非易事。」在這個迷惘時刻,他得到恩師甘炳光博士的無私支持,「甘博士並不是我的實習指導導師,但儘管他工作繁忙仍很耐心地聽我傾訴,不但安撫我的負面情緒,還給予我很多寶貴建議。我從他身上體會到何謂助人,他那種對求助者不離不棄的態度,成為我日後從事社會工作一直堅守的信念。」城大教曉他專業知識,也讓他學會同理心。

梁梓敦亦感激母校為他提供增廣見聞的機會,「我曾參加大學舉辦的柬埔寨交流活動,為當地鄉郊農村的貧困家庭提供協助。這次生活體驗讓我深深感受到第三世界國家遠比香港更需要社會服務及支援。」他遂計劃到外地從事社會工作,因此在城大畢業後便前赴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沙加緬度分校攻讀社會工作碩士課程,進一步增進專業知識。躊躇滿志的他原打算學成後即一展抱負,在美國當國際社工,但此時他收到母親患癌的消息,侍母至孝的他決定回港發展。在偶然的機會下,加入了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安寧服務部,從事哀傷輔導的工作,這個決定改變了他的人生。


陪伴聆聽 以同理心撫平喪親傷痛

哀傷輔導主要是為喪親者提供支援,除了心理輔導外,還包括協助和陪伴他們處理親友的身後事,因而經常要出入醫院、長生店、火葬場、殯儀館等。梁梓敦稱, 「中國人一直將死亡視為忌諱,盡量不會主動談及,甚至會逃避面對。當初得悉母親患病時我也難以接受,幸好喪親支援的工作經驗讓我很快便認清母親行將離世的事實是無法改變,惟有努力把握現在,珍惜與她相處的最後時光。」梁梓敦一直陪伴母親走畢人生旅程,他縱然不捨,但卻沒有半點遺憾及內疚,只留下無限思念。

梁梓敦親歷喪親之痛,明白當中的哀傷難以獨自承受,喪親者最需要的不是「人死不能復生」或「節哀順變」等安慰說話,而是在最痛苦時有同行者不離不棄地陪伴和聆聽。他表示, 「香港每年有四萬人離世,單靠社工的力量難以撫平所有傷痛。因此,近年我與同事們積極在不同層面推廣生死教育,鼓勵公眾正面無懼地面對死亡,消除誤解。」眼見喪親者重投正常生活,那份滿足感正是他繼續努力向前的原動力; 「從死看生,及早預備,活好當下。」是他推廣生死教育的理念和目標。


突破禁忌 嶄新方法談生說死

為了讓公眾更容易明白死亡的意義,梁梓敦努力構思嶄新的推廣方法。2015年他創辦了全世界首個以生死教育為主題的大型活動「死亡節」(DEAtHFEST),邀得三十多位藝術工作者參與音樂會、專題講座、工作坊等,通過不同的互動媒介及藝術項目,以輕鬆手法探討死亡這個嚴肅問題,鼓勵年輕人積極活出有意義的人生。另外他又舉辦「讀死書」活動,為公眾精心挑選有關生死的書籍和繪本,讓他們了解生命的真諦,正視死亡。推動生死教育既是一份使命,同時亦成為他的終生事業,他期望日後可進一步成立香港生死教育學院暨研究中心、研發正規培訓及開設「死亡咖啡店」等,透過有系統的持續服務,加強公眾認識生死教育的重要性,學習珍惜生命,讓死亡不再成為社會忌諱。

梁梓敦憑藉多年來在推動臨終關懷、哀傷輔導和生死教育方面的努力,2016年獲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頒發「優秀社工獎」。他形容,獎項並不是對其個人的加許,而是對生死服務的肯定,為哀傷者帶來安慰及溫暖。飲水思源的梁梓敦感激城大栽培,多年來積極回饋母校,除了籌組社工系校友會並擔任主席,他還參與新生訓練營和師友計劃、指導實習學生,以及與學弟妹分享生死專題。另外,他更出任城大顧問委員會委員,就母校發展提供意見。身為城大一份子,梁梓敦喜見母校近年發展迅速,更欣喜的是,社工系的那份關顧情仍常在,期望這個優良傳統繼續承傳下去。

(以上資料主要由受訪者提供。)


(出版日期:2016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