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逍遙 有捨才有得

多才多藝跨媒體工作者              李燦榮

  • 城大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
  • 李燦榮顧問有限公司董事

李燦榮為跨媒體工作者,2007 年修畢城大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從事新聞及傳媒行業二十年,曾先後在不同傳媒機構擔任記者、編輯、監製、主播、主持等崗位。2005 年起自組顧問公司,從事跨境跨行業的企業培訓及公關工作。除在各大專院校任教外,亦擔任電視、電台節目主持、通識教育導師、時事評論員等。其著作包括《觸動人心 - 李燦榮溝通方程式》及《激發腦潛能 - 李燦榮超右腦溝通記憶》。

人生旅途,高低起跌難以預料,但能夠時刻裝備自己,化危為機,必可創造更光明的前景,這正好是李燦榮的寫照。從事新聞及傳媒工作二十年的他,十年前在事業巔峰之際離開任職多年的電視台,憑藉他的敏銳觸覺、創意及實力,加上廣闊的人脈網絡,他自組顧問公司從事企業培訓及公關工作,並在城大修讀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迅速地為自己找到新的發展路向。十年過後,李燦榮由傳媒人變身為跨媒體工作者,成功闖出另一片天。

李燦榮自小已對記者工作有濃厚興趣,他憶述: 「因為對世界認識不多,故希望透過從事新聞工作了解更多社會的人和事。」預科畢業後,他如願在香港浸會大學前身的浸會學院入讀傳理系,選修自己喜歡的學科。畢業後李燦榮即一展抱負,先後加入亞洲電視新聞部及《壹週刊》工作。直至1994 年,他加盟無線電視新聞部擔任時事節目《新聞透視》的主持、編輯及監製,專責醫療及社會民生等議題,隨後更出任六點半新聞的主播,同時擔當台前幕後的不同崗位。


難忘經典新聞 專業表現獲讚賞

回顧二十年記者及主播生涯,李燦榮經歷了不少難忘的經典時刻。1997 年香港回歸,他很榮幸能擔任五大主播之一報導回歸過程,見證了香港歷史性的一刻。2001 年美國發生911 恐怖襲擊,李燦榮曾連續數天擔任這宗突發事件的特別新聞節目主播,他不但能流暢地翻譯直播畫面,更能同步剖析時局發展動向。2003 年沙士爆發,香港經歷了前所未有最慘痛的一役,李燦榮與醫護人員憂戚與共,將抗疫前線的最新情況展現觀眾眼前,傳遞正面訊息。面對各類社會議題、無法預測的突發事件,以至四方八面不同語言的新聞資訊,他仍能神態自若,處變不驚,其專業及靈活的表現獲得高度讚賞,這亦是他一向努力裝備自己,對事物觀察入微的成果。


時刻裝備 成為全國三十強講師

事業發展順風滿帆之際,李燦榮於2004 年因資源重組的問題離開了任職多年的電視台。他樂觀的性格讓他自如地面對負面情緒: 「世事總有兩面,快樂面對才是最好的方法。我容許自己不開心一天,之後便要重新出發。」機會往往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廿載傳媒生涯練就李燦榮出眾的口才、靈活的頭腦和廣闊的人脈網絡。憑藉敏銳觸覺、創意及實力,他迅速地為自己找到新的發展路向。2005 年他自組顧問公司,從事跨境跨行業的企業培訓及公關工作,匯合多年的經驗和心得,講授面對傳媒、危機處理、創意思維、公開演說等技巧,培訓對象包括中、港、澳門三地的政府部門、上市公司、大學院校等。他同時擴大工作範疇,除在各大專院校任教外,亦擔任電視、電台節目主持、通識教育導師、時事評論員等,還撰寫著作傳授有效溝通及記憶法的心得。

他早前更挑戰自己,參加了中國培訓年度盛典暨首屆「我是好講師」大賽,跟來自全國不同地區的企業培訓精英切磋交流,最後榮獲「全國三十強講師」的榮譽稱號,他亦是香港唯一一位獲得此項殊榮的企業培訓導師。李燦榮直言, 「從前當主播,每天對著鏡頭報道新聞,雖有知名度,但影響力有限。從事培訓工作卻可改善企業的整體思維模式,激勵管理層及員工的信心及溝通技巧,提升企業營運及工作效率,為別人帶來正面影響。」


運用專長與人脈 回饋母校

談及成功心得,李燦榮堅信意志(will)和技能(skill)是關鍵所在: 「成就大事必須要有堅定的意志,只要能堅決地向著目標進發,之後再學習新技能便變得容易。」不斷學習新事物,自我增值亦是李燦榮的成功要素。他於2007 年修畢城大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 「課程鼓勵我們把所學知識應用於管理實踐,透過兩年的學習生涯,我們在危機處理、團隊協作及領袖質素等各方面均有進一步昇華。我亦從教授的豐富商界經驗中,獲得不少啟發。」一向人際網絡良好的李燦榮,在課程中更結識了不同的工商界翹楚,進一步增強了人脈資產。他更於2010 年與一群熱心的資深校友參與籌組校友組織「城賢匯」,凝聚不同專業界別的資深校友,集合各人的專業知識、資源及人際網絡,共同支持城大發展。他除了連續兩屆擔任「城賢匯」的理事外,亦親自主持名為Eminence Café的分享會,加強成員間的資訊交流及網絡聯繫。此外,他亦經常以自己的專長服務母校,如多次擔任大學及校友會大型活動的主持。

人生旅途,高低起跌在所難免,李燦榮無懼挑戰,闖出了一片新天地,更悟出一套人生哲學:「有捨才有得!當下的我不會刻意追尋快樂,懂得感恩,珍惜眼前所有,定會得到快樂。」自在逍遙,自可快活人生。

(以上資料主要由受訪者提供。)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