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凡爾賽宮
認識圓明園
建於1707年的圓明園,是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大型清代皇家園林,佔地5,000多畝,建築面積達160,000平方米,河湖水系設施佔總面積的四成,由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囊括了所有中國古代園林的精粹,亦包涵中國首次仿建的大型西式園林,景致動人壯麗。歷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朝皇帝,前後150餘年,圓明園不僅是皇帝避暑勝地、遊憩御園,或皇家圖書館,移居圓明園作為政治行宮亦成為宮廷風尚。皇帝長年在園中處理政務、召見群臣,許多歷史決策及事件均在這裡發生,歲時慶典亦多在此舉行。
西洋樓群
處於長春園最東北位置的西洋樓群,是中國首次仿建的一組西式宮殿和噴泉建築,被譽為「東方凡爾賽宮」。清初大批歐洲耶穌會士來到中國,當中有意大利人、法國人、波希米亞人和比利時人等,如畫家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便是其中佼佼者。盛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對耶穌會士帶來的西方的藝術、建築、文化、科技積極吸收與交融,尤其反映在圓明園西洋樓的建設上,如海晏堂、遠瀛觀及大水法等噴泉水力鐘的西洋建築和設置,高度反映科技與工藝的中西合璧。
此區透過展出海晏堂的生肖獸首國寶、相關雕塑與互動資源,讓觀眾近距離欣賞國寶級獸首的精湛工藝之餘,逐步了解不論在中西文化科技交流、文物的流散與歸還、近代世界歷史與人類文明遺產的保育啟示等各方面,均意義重大 。
取材:伊蘭泰起稿,《西洋樓透視圖》銅版畫,1786,保利藝術博物館提供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原為園內海晏堂前的水力時鐘構件。海晏堂的正面中門外,是清宮法國神父蔣友仁設計的大型噴水池。 平臺左右對稱佈置弧形石階及水扶梯形式的扶手牆,樓左右的疊落石梯環抱著大噴水池,池正中是一個高約兩米的蛤蜊石雕,池兩旁呈八字形各排出六個石座,每一石座上雕刻一尊手持玉笏、身穿袍服的獸首人身像。獸首銅質,人身石質,與真人相仿,形神兼備。 獸首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二生肖規律交錯排列。
這些獸首銅像每日每到一個時辰(每兩小時),相應的獸首會依次噴出水柱,射向池心的寶盆。正午時分即十二點正,十二銅像會同時噴水,景致壯觀。
圖片取材:新加坡國家文物局亞洲文物博物館提供
圓明園虎首銅像
清乾隆年間(1736– 1795)銅
現藏保利藝術博物館
圓明園牛首銅像
清乾隆年間(1736– 1795)銅
現藏保利藝術博物館
明園豬首銅像
清乾隆年間(1736– 1795)銅
何鴻燊博士捐贈
現藏保利藝術博物館
圓明園猴首銅像
清乾隆年間(1736– 1795)銅
現藏保利藝術博物館
十二生肖雕塑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復原模型
青銅
新加坡國家文物局亞洲文明博物館借展
十二生肖雕塑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復原模型
青銅
新加坡國家文物局亞洲文明博物館借展
十二生肖雕塑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復原模型
青銅
新加坡國家文物局亞洲文明博物館借展
十二生肖雕塑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復原模型
青銅
新加坡國家文物局亞洲文明博物館借展
十二生肖雕塑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復原模型
青銅
新加坡國家文物局亞洲文明博物館借展
十二生肖雕塑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復原模型
青銅
新加坡國家文物局亞洲文明博物館借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