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參觀展覽,請按此登記。

戰士

游牧戰士令人聞風喪膽。十三至十四世紀,在游牧文化的巔峰時期,蒙古戰士曾締造了歷史上最大的陸上帝國。武藝訓練和戰鬥是游牧人的第二天性,自小就是通曉騎射的北方民族,善於狩獵之餘,又能保護生畜和家人,抵禦猛獸和敵人的襲擊。在游牧社會,男人的職責是作為獵人和戰士,有時候女士亦然。狩獵所需的策劃、協調和執行能力,與打仗須具備的技能相似,成為致勝關鍵。游牧人從小追蹤獵物或畜群遷徙,而對於古代游牧人而言,狩獵與戰爭並無明確的區別,兩者密不可分,對他們的生存同樣至關重要。

Nomad_S04_image01_index.jpg
Nomad_S04_image02_index.jpg
Nomad_S04_image03_index.jpg
Nomad_S04_image05_index.jpg
Nomad_S04_image04_index.jpg
Nomad_S04_image06_index.jpg
Nomad_S04_image07_index.jpg
Nomad_S04_image08_index.jpg
Nomad_S04_image09_index.jpg

戰士

蒙古戰士

游牧戰士在蒙元時期展現出最鼎盛的面貌,但其軍備在蒙古帝國不同地區存在一定的差異,例如元朝跟金帳汗國士兵所用的軍刀有不同的形制。但還是有一些共同點:蒙古戰士通常是輕騎兵,永遠在馬背上戰鬥;他們的戰馬只有輕裝甲甚至沒有裝甲;戰士則身穿全副由皮革或鐵片組成的札甲。反之,伊兒汗國和金帳汗國的戰士就穿著鎖子甲或鱗甲。

蒙古戰士最重要的武器是複合型反曲弓,其長度適合在馬背上使用。戰士亦可攜帶槊或錘矛,但軍刀仍然是最普遍的貼身武器。在蒙古人的影響之下,軍刀也成為了中國主要的刀劍類型。

Nomad_S04_image10_index.jpg
Nomad_S04_image11_index.jpg
Nomad_S04_image12_index.jpg
Nomad_S04_image13_index.jpg
Nomad_S04_image14_inde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