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教育共建正向和諧校園 改善小學生焦慮及負面情緒 提升學習動機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一項研究顯示,香港逾兩成半小學生出現中等或以上程度的焦慮,另有一成小學生出現中等或以上程度的抑鬱。正向教育有助建立正向校園文化,有效減低小學生的焦慮和負面情緒,提升學習動機。

城大社會及行為科學系正向教育研究室獲和富慈善基金贊助,在2017年至2019年間,於全港八間小學推行「正向教育校本計劃」。在2019年6月至7月間,研究團隊以問卷和訪問模式進行調查,訪問逾1,800名小學生,約1,700名家長和逾200位教師,從而了解小學生的焦慮和抑鬱狀況、幸福感指數、學習動機;家長和教師的幸福感指數、教學及管教模式;以及影響他們情緒、幸福感和學習動機的因素。

統籌該計劃的城大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郭黎玉晶博士表示,在1,859名受訪小學生中,約兩成半(27.6%)有中等或以上程度的焦慮、逾一成(10.2%)有中等或以上程度的抑鬱。普遍小學生的學習動機(97.0%)和學校歸屬感(87.9%)為中等或以上程度。雖然有超過七成小學生的幸福感指數(76.6%)為中等或以上程度,但仍有兩成(23.3%)和一成左右(10.2%)小學生分別顯示低幸福感和高孤獨感;同時,有超過2%的小學生表示受到家長嚴重的精神(2.8%)和身體暴力對待(2.6%),此情況值得關注。調查結果亦顯示,小學女生的負面情緒明顯高於男生;但女生的正向關係、歸屬感及學習動機反過來又明顯高於男生。

教師方面,約八成老師顯示中等或以上程度的正向情緒(81.3%)和幸福感(86.1%),有約兩成老師(22.1%)顯示中等或以上程度的負面情緒,而超過九成半(98%)老師顯示中等或以上程度對學校的歸屬感和工作滿意度。年輕老師(25-30歲)成就感分數顯著較低,而較年長(55歲以上)老師則表示較多運用傳統教學模式。

家長方面,超過八成家長顯示中等或以上程度的正向情緒(76.6%)和幸福感(81.5%),有約一成半(13.6%)顯示中等或以上程度的負面情緒。有約三成家長(27.6%)表示親職自我效能感較低,即認為自己不是稱職的父母。超過一成家長(13.3%)顯示家庭強項較低,即家庭成員間未能互相支持和共同解決問題,反映家長需要更多支援。調查結果亦顯示,家庭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愈高,家長報告的正向情緒、投入感、正向關係、意義感、成就感和幸福感都顯著較高,家庭強項顯著較多。

研究亦發現,學生的幸福感指數與受到家長的精神暴力有負面關係。學生的焦慮和抑鬱問題與受到家長的精神暴力、家庭面對困難、家長的負面情緒有正面的關係。相反,學生的抑鬱和焦慮問題與家長的正面情緒和家庭強項有負面關係。另外,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家長的快樂感和家庭強項有明顯的正面關係,而與家長的孤獨感和受到家長的精神暴力有明顯的負面關係。

「正向教育校本計劃」運用正向心理學的理論,在學校推行系統的校本教育,涵蓋教師的專業培訓、學生的正向教育課程和課外活動、家長講座和親子工作坊;以及針對學校政策、校園文化等的不同活動和策略,協助各持份者學習和實踐正向教育,以促進學生、教師、家長和學校建立共同的鼓勵性語言,增進交流,提升幸福感,塑造正向校園文化,建立和諧校園。研究顯示,「正向教育校本計劃」推行後,小學生的負面情緒和焦慮感顯著減少,而學習動機顯著提升。教師表示師生關係顯著改善,使用建構式教學模式(即與學生較多互動和設計課程時考慮學生的需要)也顯著增加。此外,家長的正向情緒、投入感和成長心態顯著提升,而家庭溝通問題和家庭面對的困難顯著減少。

郭博士表示,正向心理學是一門深入探討個人優勢、資源、能力等內在心理能量的社會科學,能夠有效協助學生運用強項、處理情緒、發揮潛質、培養堅毅和利他精神,以及學習團體合作。她說:「透過整合正向教育的性格強項和五大幸福元素(即正向情緒、全情投入、成就感、正向關係、人生意義),我們發展了一套創新的校本課程和活動計劃,目的是發掘和發揮學生的品格強項和各項正面心理特質,協助他們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以減低他們的焦慮、負面情緒,和增強正面和樂觀的生活態度。」

郭博士認為,要減輕小學生的焦慮或負面情緒,提升幸福感指數,可分別從家長、教師、學校、政策等各方面入手,例如:

  • 家長應了解子女的需要和留意其精神健康狀況。關注子女學業的同時,亦要關注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在溝通過程中,家長應發掘並發揮子女的品格強項和正向特質,讓子女有機會表達感受和意見,鼓勵子女多運用品格強項以實踐正向教育的元素。同時,家長應積極參與學校或社區舉辦的正向親子教育相關課程,提升對正向教育的認識和親子效能。
  • 教師應該在學校日常交流中多關注學生的精神狀態,考慮在正規/非正規課程或課堂管理中應用不同的正向教育元素,以促進學生的幸福感。嘗試多運用欣賞的語言,發掘和培養學生的品格強項,並積極學習和實踐建構式的教學模式。
  • 學校可以將正向教育核心元素與學校理念、願景和校訓等結合,讓正向教育配合學校發展計劃、學校的價值和品德教育,建立正向和諧的校園文化;也可進一步加強家校合作,舉辦更多家長講座和親子活動,宣揚對子女施以精神暴力的不良影響和改善方法,以提升家長的親職自我效能感。
  • 政府可擔任倡導的角色,資助社福團體在學校及社區推行正向教育活動或計劃,營造社會正向氛圍,提升市民的幸福感,減輕焦慮及負面情緒。政府應鼓勵學校和專業團體在未來教師專業培訓中考慮重點發展建構式教學模式。對於教育程度較低的家長,可提供更多元化的親職教育活動,教導他們如何培育並發揮子女的正向特質和品格強項。

編輯注意:

檔案名稱:CityU 1
圖片說明:城大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郭黎玉晶博士報告「正向教育校本計劃」的研究結果。

檔案名稱:CityU 2
圖片說明:參與計劃的學校代表分享經驗和推行正向教育的具體方案。

檔案名稱:CityU 3
圖片說明:參與計劃的學校及贊助機構代表出席今天的發佈會。

 

新聞界查詢:
正向教育研究室方思琪博士(電話:6012 6811)
傳訊及公關處蔡惠華(電話︰3442 6403或6012 0695)

圖片下載 -- ( 注意:版權屬城大所有.此照片只供報導上述新聞故事之用.)

你可能感兴趣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