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s Organizational Emperor: Culture, Reprod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Product Name in original language
組織化皇權──中國共產黨的文化、再造和轉型
Author / Editor
HKD188.00
Out of stock
Only 0 left
組織化皇權,不帶有任何價值判斷,它所指的僅僅是中國共產黨在當代中國的文化存在。

中國共產黨作為「組織化皇權」,它繼承了中國傳統的皇權政治文化及特徵,同時在當代有所再造,並且經歷變化、調整及自我轉型。

本書重點分析了中國共產黨的本質、內涵、歷史等,以釐清西方理論中「政黨」的概念與中國共產黨的分別。同時深入探討中共如何在不斷變化的政治、社會、經濟環境下,通過精英政治制度、權力繼承機制、放權、吸納民主要素、中央黨校系統等,維持它對國家的主導和霸權地位。

作者嘗試解釋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發生了什麼政治變化,而只有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下,我們才能夠解讀那些變化對中國政治的意義,這也是每個關心中國未來發展的人必須了解的重要課題。
ISBN
978-962-937-335-1
Pub. Date
Jan 1, 2018
Weight
0.65kg
Paperback
340 pages
Dimension
135 x 225 mm
筆者一直想撰寫一本有關中國共產黨的書,這一興趣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初筆者在北京大學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專業就讀期間。作為那時候的學生,我們都被告知,中國共產黨是其締造者(尤其是毛澤東)創造的全新事物。大多數學生,也包括筆者在內,從未質疑過中國共產黨的新穎性,因為在幾千年的王朝政治中,並不存在這樣的組織。事實上,「政黨」這一術語,也是中國進入近代以後才從國外輸入的概念。由於中國共產黨表現為一個列寧主義的政黨,中國之外的學者在看待中國共產黨時,往往也有着相似的觀點,他們大多數都認為,中國共產黨只不過是列寧主義在中國的變種。

在1989年民主運動期間和民主運動後,當筆者試圖回答一個否定問句時,筆者開始質疑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政治實體的新穎性,這個問題就是:「為什麼中國沒有民主?」就像那時候很多中國學者一樣,當筆者開始探尋答案時,筆者關注的是北美和歐洲現有的民主國家。換句話說,要回答這個否定問句:「中國為什麼沒有民主?」筆者不得不先思考:「為什麼在民主國家裏有民主?」基於當時文獻的研究,筆者發表了有關西方民主發展的一系列文章,檢視了西方民主的不同理論。 在筆者於20世紀90年代末離開中國後,筆者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反思這個問題。在筆者的許多文章裏,筆者都試圖檢視不同因素對民主可能產生的影響,例如社會—經濟發展、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文化、教育、精英政治和其他因素,在西方討論這一話題的教科書上,這些因素被認為對民主化很重要。

2001年,筆者受邀到台灣參加一次國際會議,並在會議上提交了一篇有關中國的政黨制度和民主化的文章。台灣在1996年發生了第一次民主選舉,它很快被視為亞洲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代表。然而,基於筆者自己對亞洲民主發展的觀察,筆者開始意識到,在當地文化和這一地區所輸入的民主形式之間,存在着巨大的鴻溝。儘管亞洲文化並不拒絕民主,但是民主如果想要有效運轉,那麼就需要一種「正確」的民主形式。換句話說,如果建立了一種「正確」的民主形式,那麼亞洲文化就能夠變得與民主相兼容。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那一趟的台灣之旅,給予筆者一個很好的機會去檢視文化因素和民主化之間的關聯。這是筆者第一次更加深入地探究,一個特定的政黨制度如何影響民主化。為了更好地理解中國,筆者也閱讀了其他亞洲社會的政黨制度和政黨的相關文獻,包括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日本和台灣。筆者開始認為,儘管所有這些社會都建立了一個(多)政黨制度,但是政黨的運作幾乎無法遵照已經確立的規則和規範,而這些規則和規範卻在西方有效地規範了民主的運作;相反,在這些社會裏,所有的政黨都根據這些社會的傳統規則和規範來運作,即便在名義上他們被視為世界民主俱樂部的一員。
第一章 重新重視研究中國共產黨
第二章 組織化皇帝:中國共產黨的認同、文化和政治
第三章 從個人到組織:皇權的轉型
第四章 精英政治和權力繼承:制度、規則和規範
第五章 黨對國家的主導
第六章 對社會力量的霸權化:主導與合法化
第七章 中央黨校:話語、行動和霸權
第八章 組織化皇權、轉型和中國民主的未來
鄭永年 現任新加坡東亞研究所所長,中國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和East Asian Policy主編,Routledge出版社《中國政策叢書》(China Policy Series)主編及《當代中國研究叢書》(Series on Contemporary China)共同主編。北京大學法學學士和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 曾任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麥克阿瑟基金會(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MacArthur Foundation)和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研究基金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內部轉型及其外部關係研究,先後出版中英文專著數十部,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