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rstanding Japan [Second Edition]

Product Name in original language
日本—東方太陽島的神話 [第二版]
Author / Editor
HKD95.00
In stock
Add to Wish List

香港雖然是一個重要的金融中心及國際城市,但一般香港人對周邊亞洲國家的認識卻相當片面。由於殖民地歷史和西方媒體的影響,香港人對英美的了解遠較對日本、南韓和東南亞諸國為佳。事實上,大專院校本科學生要在港找一本認識亞洲鄰國的入門書籍也不容易。


2004年開始陸續出版的「認識東亞及東南亞系列」,就是從這個目的出發,鼓勵市民,特別是大專學生,多了解本港周邊的亞洲國家,其中包括日本和東盟的十個成員國。


鑒於反應不錯,第二階段擴展為「認識亞洲系列」,計劃再出版10本,包括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西亞的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以及南北韓、蒙古等,期望能逐步包括亞洲每一個國家。而由於東南亞各國近年發展迅速,早年出版的「認識東亞及東南亞系列」叢書亦決定逐步更新,新版中除補充各國近年政經各方面的發展外,亦會併入「認識亞洲系列」。


叢書以淺白的文字,輔以大量有趣的資料及圖片,每一本書針對一個國家作一概括性的介紹,讓大專學生、工商界人士、遊客、以至有興趣的市民,對該國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有一初步的認識。

ISBN
978-962-937-183-8
Pub. Date
Jul 1, 2010
Weight
0.49kg
Paperback
320 pages
Dimension
165 x 229 mm
日本是中國「唇齒相依」的近鄰,兩國交往的歷史源遠流長,有文字明確記載的來往歷史已有二千多年。早在隋、唐朝時代,日本就派出「遣隋史」、「遣唐使」到中國留學。他們學到不少中華民族許多優秀的文化傳統,以及治國興邦之法,從而建立起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

明治維新(1868年?911年)期間,日本改而實行「脫亞入歐」國策,放棄老邁落後的中國,轉而學習西方民主政治、自由思想、資本主義的經營管理方式,制定「明治憲法」,建立律令制度,實行法治,因而迅速發展成為開放型的資本主義國家,並且奠定了向外擴張的基礎。

1894年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甲午戰爭」,大敗清朝。翌年簽訂的「馬關條約」,奪去台澎列島、沖繩群島和釣魚台群島,並且獲得大量戰爭賠款,用於國內建設,增強武備,從此一躍而成為亞洲第一強國。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者製造「九一八事變」,吞併東三省。1937年製造「七七盧溝橋事變」,揮軍全面侵華,妄圖在三個月內吞併中國。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這兩次大規模的侵華戰爭是「學生打老師」、「欺師滅祖」,給中國帶來極為嚴重的傷害。

中國人民浴血奮戰十四年,加上國際反法西斯力量的致命打擊,日本軍國主義者遭受慘敗,於1945年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
戰敗後,日本在美國為首的佔領軍主導下制訂新憲法,廢除日本再次發動侵略戰爭的「武功」,將天皇由神變成人,強迫日本進行政治、經濟體制改革,改走和平、民主發展的新道路。

經過半個世紀的「臥薪嘗膽」,日本從戰爭廢墟中重新站起來。20世紀80年代以來,成為世界上第二經濟大國和全球第一債權國。日本製造的價廉物美的商品,充斥世界各國市場,賺各國的錢。遵守自由貿易法則建立起來的外向型經濟體制,使日本迅速富裕起來。
日本地少人多,缺乏自然資源,還經常有火山地震,為甚麼可以在戰敗後短短的三四十年間,重新起飛?被世人稱頌的「日本奇蹟」背後,有甚麼成功的經驗值得學習?這是全世界關注的重點。

另一方面,戰後日本在「和平發展」承諾的背後,存在巨大的隱憂:國內右派勢力抬頭,有復辟軍國主義的傾向;在修改教科書,以及參拜靖國神社等重大的原則問題上,戳傷曾受過侵略的亞洲各國人民的民族尊嚴,特別是危害了中日兩國的友好關係,埋下亞洲局勢不穩定的危機,這是值得警惕的。
  1. 「太陽神」傳說與中日早期交往
  2. 天皇制度與皇室軼事
  3. 經濟大國的興衰秘辛
  4. 經濟外交的拓展與挫折 
  5. 新科技與新發明
  6. 大富豪傳奇
  7. 文化與教育 
  8. 興旺的報業與多媒體
  9. 社會問題與民風習俗
  10. 歷史包袱與和平發展的障礙 

 

李谷城 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