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對城市裏河口生態系統中矽藻和甲藻的不同相互作用效應

參與成員: 劉紅斌教授

長久以來,矽藻和雙鞭毛藻在海水中的比例一直是海洋科學家用來評估海洋生態系統狀況和水質的基準。雙鞭毛藻會釋放毒素殺死魚類並導致海水缺氧,令水質變差。相反地,矽藻喜歡生活在水質清潔的地方,所以矽藻的比例越高則反映水質越好。從2000年至2017年,珠江河口的矽藻和雙鞭毛藻的比例差不多增加了一倍。SKLMP成員劉紅斌教授及其團隊的研究發現矽藻的增加不是因為水質改善,而是因為珠江河口的人類活動改變了海水的溫度和營養成分影響藻類的生長。劉教授也提及並非所有的矽藻都對生物無害,有些矽藻甚至會對海洋哺乳類動物和鳥類的神經有害。因此藻華現象是一個重大的環境問題,他希望藉著這次的研究成果能幫助預測甚至預防藻華現象的出現。

參考:

Cheung, Y.Y., Cheung, S., Mak, J., Liu, K., Xia, X., Zhang, X., Yung, Y. & Liu, H.B. (2021). Distinct interaction effects of warming and anthropogenic input on diatoms and dinoflagellates in an urbanized estuarine ecosystem. Global Change Biology, 27, 3463–3473.

Image
Distinct interaction effects of warming and anthropogenic input-cm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