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詳細介紹 捐贈典禮 賀辭 展品 捐贈名單
Back
to top

歡迎辭
Professor Arthur B. Ellis

獻辭
余志明先生

致謝辭
景祥祜教授

賀辭
濱下武志教授
陳進教授
朱強教授
戴龍基教授
程煥文教授
蕭德洪教授
李笑野教授

返回

Professor Arthur B. Ellis 歡迎辭  
香港城市大學學務副校長  


Mr and Mrs Yu, Mr Wong, Professor Ching, honorable guests, colleagues and students,

Good afternoon. On behalf of th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 would like to welcome you to the Book Donation Ceremony, “Treasures of China before & after 1949”, which recognizes an extraordinary donation by Mr Gabriel Yu Chi-ming and Mrs Teresa Yu. It is a joyful day for CityUHK to receive this remarkable rare book collection through the generosity of Mr & Mrs Yu. This is, in fact, the largest book donation that our library has ever received from a private donor. This donation by Mr & Mrs Yu not only expands our library’s existing Chinese collection, but extends its time span from the late Qing era to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is book collection will greatly enhance our library resources in learn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contribute to our culture of discovery and innovation at CityUHK.

Mr Gabriel Yu is the chairman and co-founder of iTVentures Group of Companies, a leading Internet investment company headquartered in Hong Kong. Mr Yu has devoted great effort to developing Chinese educational software and an online bookstore. He has digitized more than 3,000 titles of Siku Quanshu. Siku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encyclopedia of Chinese works collected as a set by the Emperor of the Qing Dynasty. By developing a platform that facilitates retrieval of these works with many value-added services, Mr Yu has been providing valuable resources to many libraries and scholars around the world. Mr Yu is an Honorary Fellow of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e has contributed in many other way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CityUHK in the past years. Mr Yu is also a role model for our students. He is a successful entrepreneur who is creative, innovative and supports the full range of scholarly pursuits. He has continuously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for many years. On behalf of the University,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our sincere gratitude to Mr & Mrs Yu for their donation of this important and precious book collection to the CityUHK Library.

At CityUHK, we are preparing a new breed of professionals who can respond to the unique 21st century challenges presented by a rapidly changing, knowledge-driven global environment. The Discovery-enriched Curriculum (DEC) that we are building has the goal that every CityUHK student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make an original discovery while they are here. Our students will learn what it means to create new knowledge and to communicate, curate and cultivate that knowledge to benefit society. We also understand that our students cannot excel in their chosen professions unless they are exposed to an interdisciplinary and multi-cultural learning environment. Knowledge in history, art & cultur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will broaden the horizons of our students in their learning journey and provide valuable perspectives as they make their future plans. The contents of this generous donation by Mr & Mrs Yu will advance CityUHK’s commitment to such whole person development.

Finally, I would also like to thank the library staff members, under the fine leadership of University Librarian Steve Ching, for their hard work and dedication. Our entire campus community will benefit from their stewardship of this magnificent collection. Thank you for sharing this memorable event with us.


余志明先生 獻辭  
香港宜高科技創業集團及  
宜利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創辦人及主席  
香港城市大學榮譽院士  



Professor Ellis、景館長、黃志清先生、各位教授,各位朋友、同學們:

感謝各位蒞臨,一起來分享這份喜悅。 我平生最尊敬那些為了實踐自己的理想,矢志不移,以一生的精力去完成一些有意義工作的 人。

黃志清先生就是一個這樣的人。我認識黃先生的時間不長,聽到他經營這間罕有的學術文獻書 店已經逾五十年。在悠長的歲月裡並沒有放棄這行業,一直默默耕耘。

今年,黃先生因年事已高身體不好,需要退休頤養天年,決定把他的藏書事業結束。但在結業 之前,他需要替這批近現代中文書刊找一個家。我抱著好奇的心態去參觀他在跑馬地的「古佚 小說會」書店。我當時問的第一個問題是「當中是否有消閒書籍」,他回答:「一本也沒有, 只有嚴肅的學術書刊」。

我在書店內約看了半小時,看到很多都是在其他書店甚至圖書館也找不到的珍本。與他繼續傾 談間,知道他確是因為身體健康理由需要割愛。

在書店內,我看到很多不同種類的好書,但要我把所有書都翻閱的話,又實在沒有這種精力。 所以,我請求好友黃潘明珠女士(Rita)協助。經過她專業的眼光看過,也覺得這些藏書很珍貴。 我與城大圖書館景祥祜館長也相識了一段日子,大家見面時也談得很投契,知他有心為城大建 立一個頂級圖書館,也希望發展一個大中華的電子圖書館。

身為城大一份子,我決定購買這批藏書然後轉贈城大圖書館。景館長也認為,若得到這批書 刊,會豐富城大圖書館的藏書類別。他又提到有部份書需要整理、除蟲、修復,然後分類編 目,在日後放上電子網絡。

我想這是處理黃志清先生畢生心血的最佳方法,我很樂意玉成其事。 所以,首先,內子和我要感謝黃志清先生為收藏這批書刊多年來所付出的精力。第二是要感謝 香港城市大學認真地看待這批書刊,延續及保存它們的收藏及使用價值。

我衷心希望這批近現代書刊能真正幫到城大師生及本港各大院校的學術研究及教學用途。 新的一年即將來臨,順祝大家有一個愉快假期,並祝黃先生來年龍馬精神,身體健康!

謝謝各位。


景祥祜教授 致謝辭  
香港城市大學圖書館館長  



尊敬的余志明先生、余陳麗娥女士、黃志清先生、Professor Ellis,各位來賓及同學們: 下午好!

今天,我很榮幸代表圖書館,接受由余志明先生及其夫人慷慨捐贈的這批珍藏文獻。正是由於 它們的到來,為圖書館館藏建設發展史寫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我也由衷地感謝在座的各位嘉 賓,與我們一同見證了這一難忘而又感動的歷史時刻。

這批珍藏在出版時間上橫跨了約一個世紀之久,又經歷了中國最為波瀾起伏的年代,輾轉躲過 了戰爭、動亂的侵擾,有幸留存到今天,終於可以在圖書館找到一個永久、安妥、現代的家, 這是我們圖書館與這批珍藏的緣份。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下這批珍藏所帶給我的啓發、思 考與感悟。

我們就從這些泛黃的紙張談起。出於職業敏感,我首先看到的是其質地與長期保存之間的關 係。中國有句「紙壽千年」的老話,這一點也不誇張。傳統的手工造紙技術選用的都是天然原 料,從樹皮、麻、破布,到藤條、竹子、穀物莖稈,不一而足。用這些天然原料製成的紙張, 不僅保留了天然紋理,而且更加經久耐用。很多歷經千年流傳下來的古籍文獻,如今依舊完好 如初,就是鮮活的證明。

如果有機會翻一下中國傳統的線裝書,你就會發現,看似每頁左右兩面都寫有文字,而實際 上,紙張的利用率只有一半!原來,每張書頁都只是一面有字,製作時,會對折並按順序匯 總,包上書衣,然後訂眼、穿線,最後完成整本書的製作。每道工序都相當考究,書的製作已 不僅僅是一套環環相扣的手工程序,而且飽含了人們對於知識以及知識的載體的由衷敬重與尊 崇。

很多古籍文獻都採用了這種獨特的刻寫和裝訂方式,所以在破損時,較易進行修復。古籍修復 的過程大致是這樣的:專業的館員會很小心地將書頁拆開,平攤,然後利用專業方法,在空白 的一面加固紙張。這樣一來,破損的書頁又可以完好無缺。我們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對內容進 行數字化加工,讓更多的人通過網絡,檢索和利用它們。不過,在工業化生產之後,書刊大都 採用雙面印法,這一點就給修復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困難。

我們再來談談這些書裡面的文字。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些珍藏中的文字,最早來自於晚清,它 們真實記錄了當時的西學東漸熱潮,對中國文化領域所產生的深刻影響。隨後中國社會又發生 了一系列巨變,我們也可以從這些文字中找到當時文化、思想發展的脈絡。可是,華夏歷史綿 延了五千年之久,今天的我們還能看到多少如此真實的文字記錄呢?事實上,很多重要而古老 的文獻典籍都在歷史長河中散佚了,每每提起,都令後世學人扼腕歎息。

保存和傳承人類知識和文化,是圖書館責無旁貸的職業使命。因此,我們會一方面積極參與搶 救、保護這些古籍文獻,也會致力於傳播、推廣其中豐富的知識和文化,全力支持大學的教 學、研究活動,為培養具有21世紀競爭實力的優秀人才,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我們由衷地希望能夠創造更多推廣與交流的機會,搭建古老文明與現代文明的對話橋樑,讓東 西方文明能夠在更廣闊的時空中交相輝映,讓現代人從中汲取更多養分,從而激發新一輪創造 和發明的靈感。

最後,再次感謝今天到場的所有關心圖書館發展與建設、支持文化教育事業的各方人士給予我 們的信任和支持!


濱下武志教授 賀辭  
中山大學亞太研究院院長、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  


As an historian of socio-economic history of China, I am excited to find many archive, statistics and documents relating to the social economic history in this collection. I also find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and very important and valuable materials, such as the novels written by Mr Lu Xun and Aoki Masaru, as well as the book of Marco Polo.

This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a collection is very precious not only for historians and researchers, but also for the local society and even the readers around the world. From this collection, we can also learn more about the Hong Kong intellectuals’ network with China, Japan and Southeast Asia.

I am pleased to meet again with Mr Wong Chi-ching, the bibliophile of this collection, in today’s book donation ceremony. Some 30 years ago, when I was still a student studying Hong Kong history, Mr Wong has given me great assistance in looking for books and materials.

Thank you very much Mrs Teresa Yu and Mr Yu Chi-Ming, founder of Di Zhi Culture Publication Company for this great donation.

Congratulation to the library of City University for receiving such an important collection!


陳進教授 賀辭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館長  


這批珍貴書刊捐贈的意義,不僅令香港城市大 學圖書館1911–1980時期的文史哲收藏更為豐富,更重要的是,能為當今學者及後人瞭解和 研究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提供 大量豐富且珍貴的史料佐證。 保存和傳承人類知識和文化,是圖書館責無旁貸的神聖使命。希望城市大學圖書館能在余先 生夫婦捐贈的這批書刊中,整理出對民國圖書新的補充,給大家帶來更多的驚喜。


朱強教授  
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  


還是在 2011 年底參加一個會議時,香港城市大學圖書館景祥祜館長告訴我,該館最近 獲得一位熱心文化事業的先生支持,收購了一批民國以來的出版物,計有 5 萬冊之多。 交談中我得知這批文獻彌足珍貴,因而就如何整理、收藏隨口提了一些陋見。不料說 者無心,聽者有意,景館長回去後即加以落實,目前已經安排妥當,並於月前舉辦了 捐贈儀式。景館長還要求我寫幾句話,以表祝賀之意。友命不敢違,在此謹代表內地 高校圖工委和北京大學圖書館,對此一盛事致以熱烈的祝賀!

隨著資訊化、數字化的進展,很多人的閱讀習慣已經傾向於電子出版物和網絡上的資 訊,紙質書刊正在逐步脫離閱讀的主流。那麼作為收藏文獻為讀者服務的圖書館,當 下是否仍需要注重紙質文獻的收集,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對於研究者來說,總是希望 獲得關於所研究課題或物件的盡可能齊全的文獻資料,特別是過去年代的出版品,很 多目前並無數字版本可以取代。因此,近幾年在致力於發展數字館藏、購買數字資源 的同時,北大圖書館還十分注重舊的紙質文獻的搜求和購藏。我高興地看到,景館長 與我不謀而合:一方面他致力於香港和內地高校圖書館聯合購買西文電子書,大力發 展數字館藏;另一方面他也致力於發展紙質文獻特藏,前次有韓國出版文獻的大筆購 進,是次又有民國以來大陸、港台出版文獻的整批入藏,成效卓然。

多年來,內地與香港高校圖書館之間有很多合作,尤其近年來,香港 JULAC 與內地 高校圖工委、CALIS、CASHL 等聯繫緊密、合作頻頻,取得了不少成果,使得雙方受 益、讀者受益。在此也衷心地希望,香港城市大學圖書館這次入藏的珍貴文獻能夠得 到儘快的整理編目,發佈到網上,以供廣大讀者查找利用,嘉惠于學林。在此過程中 如有需要,北大圖書館將傾力相助


戴龍基教授  
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長,前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  



值此聖誕佳節即將來臨之際,欣聞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創辦人暨香港城市大學榮譽院士余志明先生及余陳麗娥女士捐贈一批由「古佚小說會」珍藏之五萬件書刊、文獻 給城市大學圖書館收藏,此乃圖書文化界的又一重要的善事,又是一段難得的佳話。我和余志明夫婦有幸認識很多年了。多年前,在我做北大圖書館館長的時候,余志明 先生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出資將文淵閣四庫全書做成了當今最具特色的資料庫。為了推動這個數據庫在學者中使用,余先生又主動提出在北大等學校設立贊助研究獎 勵金,對於內地大學中有研究成果的研究人員給與獎勵。北大已故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曾親自參加余先生在北大圖書館組織的座談會,對余先生的善舉給與了很高的評價。 據瞭解,此次贈書,以文史類書刊為主,題材十分廣泛,從清末到1980年代,時間跨度幾近百年,其中以民國時期的文獻尤為突出。我個人認為,這應該是此次捐贈的最 大亮點之一。

大家都知道,民國時期是中國社會劇烈動盪的時期。民國元年(1911年)至民國38年(1949年)是我國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歷史時期,經歷了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北伐 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民國時期又是中西文化碰撞激蕩的一個年代,各種思想潮流極其活躍,尤其是西方思想進入中國,對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有著極其深刻的影響。在新舊思想的衝突和中 西文化的交流中,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學術著作和歷史資料,這些著作和資料是中華文化發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更進一步分析,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看法,即民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社會制度轉變的一個特殊歷史時期,這個時期的社會的各個方面都與當前的現實有著最為密切的關 聯,凡是要研究當前的,就必然要追溯到民國,因為其新起點多半是在民國時期。此期間所產生的各類文獻反映了民國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教育、思想文 化、宗教等各方面的內容,都比較客觀地反映了這一歷史時期的真實面目,因此這段時期的圖書具有很高的研究利用價值。

關於民國時期圖書的重要性,人們早有共識,早在1978年,由北京圖書館(現國家圖書館)即著手編輯《民國時期總書目》(以下簡稱《總目》),1992年全部定稿,經歷了 十五個春秋。書目文獻出版社於1986年開始陸續出版,1995年全部付梓。我們知道,中國文化傳統歷來比較重視由政府官員撰修書目。《總目》繼承了這一傳統,它上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和《清史稿•藝文志》,下接1949年以後的全國總書目,連接古今,為中國目錄學史補上了空缺的一頁,成為中國連續性書目中重要的一環,具有明顯的歷史意義。此項目被稱為國家圖書館的一項業績。

但我們不難發現,《民國時期總書目》限於當時的歷史條件,實際上僅只是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及重慶圖書館等館藏的綜合,雖然已經包括了民國圖書的絕大部份, 但並不是民國時期出版物的全部。近年來,教育部圖書館工作委員會資源研究小組,以國內大學圖書館的館藏為基礎,對民國出版物做了大量的調查,收集到了不少新的 圖書目錄,補充了《總目》的不足。研究還發現,有關民國時期海外的出版物的情況,在國家圖書館編撰的《總目》中基本是空缺,亟待補充。

為此我們有理由期待在余先生夫婦捐贈的這批圖書中,能對整理民國圖書有新的補充。

以上是我在分析余先生夫婦捐贈時想到的一點,實際上,我們可以將余先生夫婦捐贈的這批圖書,比喻為一座不小的金礦,希望城市大學圖書館能從這裡面整理出金燦燦 的真金出來,給大家更多的驚喜。

再次祝賀香港城市大學圖書館獲得這樣一批珍貴的捐贈。再次謝謝余志明夫婦。


程煥文教授  
中山大學圖書館館長  



尊敬的景祥祜館長:

欣悉貴館近期獲得了一批由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創辧人暨城市大學榮譽院士余志明先生及其夫人陳麗娥女士捐贈的五萬件「古佚小說會」珍藏文獻,並於今日舉行隆重 的捐贈儀式,以表彰和感謝余志明伉儷的慷慨捐助及對城市大學圖書館資源建設之大力支持。在此,我謹代表廣東圖書館學會、中山大學圖書館向貴館表示熱烈的祝賀, 向余志明先生及其夫人陳麗娥女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貴館此次獲得的「古佚小說會」珍藏書刊捐贈內容涵涉廣泛,種類豐富。最早可追溯至晚清時期的文人筆記、地契等資料,尤以民國書籍雜誌、新中國文學作品、文革文 獻等極具特色,展現了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社會各個領域的巨大變遷。貴館有幸收得此藏,必將極大地增強貴館在中文文史資源方面的收藏,而這批珍貴的 文獻將會為貴校乃至香港地區的學者提供十分珍貴的研究史料,對他們的學術研究產生重大的意義。

自古以來,書籍承載著人類文化的血脈,綿延不絕,推進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從古代藏書家聚古今圖籍,以一己之私藏,廣之天下,以公願讀之士,到現代社 會許多私人收藏者慷慨向公藏機構捐獻私藏,這種尊重知識、尊重文化、尊重人類寳貴文化遺產的精神始終在一代代地傳承著。

大學圖書館,作為大學的地標與象徵,大學學術與文化的沉澱與顯現,大學精神的重要守護者,其重要的職能在於通過廣泛的途徑,促進文獻資源的建設與發展,為大學 學術科研的發展提供有力的資源保障。城市大學圖書館正是以向師生提供優質的文獻資源為己任,從建館至今的近三十年來,致力於全面的文獻資源建設工作,近年來更 注重積極向社會訪求珍貴、富有特色的文獻遺籍。從購到訪,竭力促進館藏資源的全面發展。這也是中山大學圖書館長期所致力的領域。

我衷心地希望未來貴館在中文文獻資源建設上能夠取得更輝煌的成績,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民間人士對貴館的支持。與此同時,中山大學圖書館將始終保持與貴館的友 好交流關係與密切合作,為貴館的發展提供支持。

預祝貴館本次捐贈儀式圓滿舉行!


蕭德洪教授  
廈門大學圖書館館長  



尊敬的景祥祜教授:

欣聞通過您和您同事的用心與努力,訪得本地「古佚小說會」大量藏書,又得余志明 伉儷傾力資助,而使香港城市大學擁有了這批珍貴的文獻。圖書有幸,城大有幸,學 術界有幸,華人圖書館界亦幸甚矣!

美國著名華人圖書館長馬大任先生說到,研究型大學圖書館的收藏範圍遠比普通大學 圖書館的收藏廣得多,它們不僅要為自己的所在學校增加館藏,更要為整個國家增加 知識量,為整個人類社會收集並保存重要的史料和研究資料。文獻與文物乃是人類社 會之文化載體與記錄,其保護與保存確是大學進行人類文化之研究、認知、傳承與創 新的前提。一所好的大學必定有好的圖書館,作為研究型大學的圖書館,是大學師生 與社會公眾最為流連忘返的地方,原因何在?中國古代哲學認為,各種事物有章有法 地聚在一起而呈現的非常「美好和諧」之一種現象就是「文」,世界之美好就在於文 化的多樣性,因而保護文化多樣性是追求真善美的必然需要。世界著名的大學圖書館 不僅在於歷史長、文獻收藏多,更在於其擁有一批稀世的文獻。香港城市大學作為一 所世界級的大學,無疑負有這樣的使命。

每個民族、每個社群必定會形成自己特有的文獻,這些文獻與本地的文化之根緊密相 連,即便是他人生生奪取,亦是只能得之只鱗片爪、十之一二。因此我本人有個基本 認識,各地的圖書館必定最擅長於收藏本土的文獻,而非他人,只有秉持這樣的信 條,我輩就不致強求於收藏其實得不到、得不全的事物。

廈門大學《校旨》認為,「大學之主要目的,在博集東西各國之學術及其精神,以研 究現象之底蘊與功用,同時闡發中國固有之美質,使之融會貫通,成為一種最新最完 善之文化」。科技之發達,使圖書館的網路化更趨有形,我們只有各自保存好各自本 地的文獻,通過相互的合作,可以存之於你,用之於我,抑或存之於我,用之於你, 而造福天下的學子,便利於學問之探尋,何樂而不為也?通過對文獻的珍惜與保護, 讓我們的學生認識和欣賞不同的文化,造就一種包容、寬厚的心懷,他們就一定會尊 重文化的多樣性,進而發現美、追求美,何樂而不為也?!


李笑野教授  
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館長  





釋文:
頻年烽火拳拳寶藏和氏璧 河山豔陽殷殷一展民族魂

題款:
余志明陳麗娥賢伉儷,捐贈所藏近現代中國書刊于香港城市大學, 卷冊多為越戰亂烽火而珍存至今者,撫而視之,藏品固可寶惜,而 存我文化精神之懇悃深情,亦良足感人至深,圖書館長景祥祜教授 感而囑予撰書此聯以志之。
笑野辛卯冬日于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

印章:
篆刻印章三方 1、李 2、笑野 3、戊寅博士

 

Run Run Shaw Library,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