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旗下两间初创企业 荣膺“2023德勤香港高科技高成长及明日之星”

香港城市大学(城大)旗下两间初创企业,分别荣获“2023德勤香港高科技高成长及明日之星”,有关殊荣旨在发掘和表彰高速成长、持续创新的本地企业,以促进香港、大湾区以至各地市场的创新及科技生态圈发展。两家城大初创企业分别凭借液体活检癌症筛查技术作出精准诊断和疾病监测及其高速的营业收入增长比率,以及专研无电制冷技术以促进全球迈向碳中和而获得殊荣。

德勤日前公布“2023德勤香港高科技高成长及明日之星”榜单并举行颁奖典礼,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行政财务部副部长李旭鸿(前排左六)、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副局长张曼莉(前排左五)、立法会科技创新界议员邱达根(前排左四)、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前排右四)以及包括城大等一众支持机构代表于典礼上合照,前排左二为城大高级副校长(创新及企业)杨梦甦教授。(图片来源:德勤中国)

两家获选的初创企业分别是晶准医学(Cellomics)和创冷科技(i2Cool ),均是由城大的科研团队创立。晶准医学以其过去三个财政年度营业收入增长率及持续创新的卓越表现,获颁“德勤香港高科技高成长”奖项;创冷科技则获“德勤香港明日之星”殊荣,以表彰其在细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具备巨大成长潜力。

两间公司均应用了城大的研究成果,并先后获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TSSSU)资助,以及入选《福布斯亚洲》“亚洲最值得关注100家企业”,晶准医学还连续于2022年和2023年入选毕马威中国《生物科技创新50强》。晶准医学获城大企业有限公司的投资和香港科技园公司培育,创冷科技则是城大创新创业计划“HK Tech 300”培育之初创,先后获计划的种子基金及天使投资。

城大校长梅彦昌教授祝贺两家初创企业,他说:“城大致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创新创业发展。透过HK Tech 300及刚成立的城大创新学院,城大将持续发展领先的创科生态圈,培育年轻科创人才、孵化深科技初创企业,促进香港以至整个地区的产学研合作。”

晶准医学(Cellomics)以其高速增长比率及持续创新的卓越表现,荣获“德勤香港高科技高成长”殊荣,创办人之一的城大杨梦甦教授(右二)及晶准医学行政总裁刘安庭先生(左二)代表接受奖项。(图片来源:德勤中国)

晶准医学和创冷科技对于获得殊荣均感到非常荣幸。晶准医学由城大高级副校长(创新及企业)及生物医学系讲座教授杨梦甦教授与其研究团队于2017年共同创立。晶准医学行政总裁刘安庭先生表示,感谢德勤中国颁授予“2023香港高科技高成长企业”的荣誉,公司将致力于提供高效的肿瘤精准检测产品和服务,为实现肿瘤早诊早治,提高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创冷科技(i2Cool)获选为“德勤香港明日之星”,团队主力研究零耗能、低成本及高效的被动式辐射制冷涂料,以实现建筑物节能减碳。创办人之一的城大博士毕业生朱毅豪博士(中)代表接受奖项。(图片来源:德勤中国)

创冷科技创始人兼行政总裁、城大博士毕业生朱毅豪博士亦表示,“2023德勤香港明日之星”的荣誉不仅是对其团队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i2Cool无电制冷技术创新的认可和可持续发展的信心。他表示,公司会继续为迈向更加低碳和环保的未来而努力。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先生说:“‘2023德勤香港高科技高成长及明日之星’的得奖企业均表现出卓越的增长和通过创新进一步扩大规模的潜力。这些企业来自视觉人工智能、数码工程、雷射感应、micro-LED显示、通信平台即服务(CPaaS)、精准医疗和医疗机械人等不同领域,显示了香港广泛创新且多元化的科技生态圈。”  

“2023德勤香港高科技高成长及明日之星”已于1月26日举行颁奖典礼,共有15 间本地高速成长企业荣获“德勤香港高科技高成长”奖项,以及20 间营运时间较短而成绩超卓的初创获选“德勤香港明日之星”。

两家初创企业简介

晶准医学(Cellomics)

晶准医学于2017年由城大研究团队成立,专注于液体活检技术用于癌症的早期筛查和疾病管理,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分子检测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总部位于香港,于深圳设有科研、生产基地和医检所,提供一系列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许可并获欧盟合格认证的产品,正在中国内地40多家医院使用。

该公司曾获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TSSSU)资助及城大企业有限公司的投资和香港科学园培育,并先后获得知名创投基金、私募基金,以及香港及深圳上市医药公司的投资。

创冷科技(i2Cool)

创冷科技(i2Cool)是由城大HK Tech 300创新创业计划孵化的初创企业,获得种子及天使基金投资,并先后赢得多个创科奬项。该公司由城大的研究团队创办,其自主研发并已获专利的被动式辐射制冷涂料,可通过高效的太阳反射和中红外热辐射,零耗能下让建筑物室内有效降温,大幅减低建筑物耗电量,实现节能减碳。

该技术已应用于各类型建筑,并与志愿团体合作,扩展至校舍、住宅劏房等,以改善弱势社群的环境,并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应用,包括东南亚、中东、欧美等,推进全球节能科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