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artment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Center for Communication Research

學者聲音

城大四記


一、城大諸師

 

李金銓師的“閒適”治學精神,啟迪最深。誠哉斯言,可能只有心懷閒適,我們才能按照自己的學術興趣來治學,而不會熙熙攘攘競逐眼花繚亂的學術時髦。可能只有心懷閒適,我們才能潛心銳志面壁十年,而不會急功近利奔競自欺欺人的學術泡沫。可能只有心懷閒適,我們才能安享學術與生活,既不會耽于逸樂的生活而荒廢學術,也不必因執迷於偏執的學術而枉費美好生活。正如李金銓師學問很深,雅興不淺,遠足登山,欣賞音樂,品嘗美食。這種境界雖身不能至,但心嚮往之。我想今後惟有常懷閒適,方可堅求學定力,消學術戾氣,養學術真功,享治學之樂。

 

張贊國師是城大安排給我的指導老師。名師身邊總有些追隨求學,但因學識淺薄,不能登堂入室,列入門牆的“記名弟子”。即使在張贊國師的“記名弟子”中,我也是極不合格的。因我天資愚鈍,性複懶惰,在城大訪學一月,只求教張師一次。雖與張贊國師僅有一晤之緣,但還是留下極深刻的印象。張師貌嚴峻,實熱忱,指導我需讀什麼書總是細緻地一一寫在便簽條上。我想,日後只有細讀這些薦書,才不枉費張師的一片熱忱。

 

何舟師近年潛心新聞傳播實務教學與研究,主鎮鳳凰衛視指點江山縱論時事風雲,帶領學生踏遍寰宇追攝人世滄桑。聽何師講香港傳媒生態,甚有勁,嬉笑怒駡之中道盡香港左中右派媒體的吊詭,句句笑中有火,發人深省。課暇,何舟師導我們去看他進行航拍的“直升機”。此物狀如倒立的八爪章魚,每爪裝一螺旋槳,可攜帶20公斤的攝像機,在百米高空航拍,續航能力達半小時。聽說,這架直升機是媒體與傳播系的學生買來零件,自己組裝,亦可見學生對專業的熱愛和激情。

 

沈菲師是我們此行的負責人,不僅安排日程,付出良多,而且時來晤談,關照備至。記得在長洲碼頭,沈菲師請大家吃屌絲海鮮,漁火星點,海鷗低徊,把酒臨風,持蟹暢談,不亦快哉!

 

 

二、城大餐廳

 

香港美食享譽四方,即使學校餐廳的廚藝亦可圈可點。城大的餐廳不是集中在一處,而是散佈在每棟教學樓之中,因此每間食堂都以教學樓來命名。AC1餐廳的叉燒飯,取材鴨鵝,燒烤而成,外皮薄脆焦香,內肉細膩鮮美,配幾根時蔬,佐一碗米飯,真是至味。多友海龍常喜食之。OUTTAKES的鳳梨包,形狀扁圓,通體焦黃,點綴一二焦香糖稀,入口鬆軟香甜。多友申琦每至AC1餐廳,必攜歸之。AC2餐廳的日式拉麵,面,勁道十足,湯,濃郁可口,加上幾塊鮮美多汁的豬軟骨,或幾隻噴香酥脆的煎餃子,再伴以海苔、蟹肉、捲心菜為輔料,味道勝過味千拉麵多矣,而價格又較之經濟。我最愛饗之。

 

AC2餐廳的四寶河粉,名至實歸。湯清爽,粉爽滑,而四寶中的魚蛋、魚皮更是寶中至寶,魚蛋筋力,魚皮香脆,提筆敘及,猶垂涎三尺。城大校園的咖啡廳,均味道醇厚,但似乎只有AC1前的咖啡廳景致稍好,可以在遮陽傘下從容地欣賞花木扶疏的城大校園。多友錢進常去小坐。

 

三、女青雅舍
 

民國著名記者顧執中1930年代中期,從上海出發環遊世界,旅次香港時,就感慨旅館狹小。似乎今日依然。一推開女青雅舍客房的房門,便感到空間逼仄,但稍定神一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生活設施一應俱全,不由佩服港人在螺螄殼裡做道場的精明。女青雅舍前接又一村,下臨大坑東邨。又一村是中小企業主居住的高尚街道,寧靜優雅中透出一絲傲慢;大坑東邨是港府公租屋社區,擁擠喧囂中充滿生活氣息。這是體驗香港社會的最佳座標。一日晚上,躺在床上,閑翻從城大圖書館借來的民國知名記者趙效沂回憶錄,看到YWCA是民國時期最知名的英文縮寫,一股歷史感油然而生。是夜,睡得香甜。

 

四、多聞諸友
 

在城大訪學,除向名師請教受益匪淺,與同道好友切磋學問亦啟發良多。我們常常在辦公室、在餐廳、在咖啡館、在女青雅舍往來邵逸夫媒體創意中心的山路上,暢談學問,臧否學人。海龍兄為青年學者翹楚,他的學識早為我們同輩學人所折服,這次海龍兄在長洲海隅,乘風破浪,擊水三千,更讓我們大開眼界。我和曉程感歎不已,我們不僅在智力上不如人家,而且體力亦難望其向背,徹底服啦!曉程兄平時謙遜質樸,但在關鍵時刻總能妙語驚人,一顯其深斂不露的光華。錢進兄少年倜儻,愛蘋果、愛無印良品、愛傳播學名著,他的學術熱忱和生活熱情深深感染著我。他們三位尤為勤奮,幾乎每晚都在CCR的辦公室中掃描外文資料,至深夜始歸。如果CCR的掃描器在我們離開後壞了,他們可能真要負責。彥芳大姐,資深記者出身,快人快語。智敏大姐,篤信佛緣,能以禪思參學,體味出平實方為學問真身正解。閆雋君,沉靜嫻淑,與之言,總能化我心頭浮躁之氣。申琦君潛心量化,勤奮好學,李金銓師和祝建華師的課從來不拉,是多友楷模。

記得那天,和李金銓師、師母等一行人從天平山頂下來,在半山亭中小憩,張校長詠吟李商隱詩歌,有雲“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恰是對城大訪學的妙解,追憶是因樂在其中,惘然亦因樂在其中!

 

 

我們去看九龍城寨當年的模型。這個記憶就是友情。

 

登山小憩,吃水果。

     

   

本文作者路鵬程(左)和錢進在太平山頂瞭望,煙雨濛濛。

     

 



路鵬程 (華東師範大學)
2013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