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artment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Center for Communication Research

學者聲音

文多亦聞多 - 集雅臻極雅


剛從香港回來一週,腦袋與行囊都是滿載而歸,看著仍然凌亂的行李與帶回的滿桌書籍,回想到城大參加多聞雅集,嘴角不免漾起微笑,深感幸運與珍惜。幸運的是認識劉運峰、蕭青、周雨、柳珊、周凱、雷蔚真幾位老師,大家不拘小節、把文言歡,沒有限制、沒有壓力,聊聊想法、談談想像,想批就批、覺得好就讚美,彼此激盪想法,觸發思考的火花,實在難忘。並且,在短暫的一個月裡,有幸聽李老師暢談文人論政、何舟老師聊香港與中國媒體、祝建華老師解釋實證研究多種層次、李喜根老師扣連理論與研究關係、Mike(姚正宇)分析心理學奧秘、林宛瑩老師分享跨年度且跨國界的青少年網絡研究、林芬老師論述中國報業轉型面貌,每每讓我們深刻感受到大家對學術的熱情與用心。

值得珍惜的則有彼此真誠友情與關懷。猶記得到城大幾天後,我感冒發燒的窩在房裡無法動彈,因為假日無法就醫,劉運峰與蕭青著急的拿了內地帶的中藥,叮嚀我要按時服用,李老師也多次來電關心,讓我倍感溫馨。另外,有回大家下課後邊走邊聊,談到難分難捨情況下,乾脆一夥人全跳上車到九龍城,在美味的海鮮大餐之前繼續針貶時事,也讓我在旁深感興味之際,藉此吸收了不少內地的風土民情與笑話俚語。

這段時間還有一事令我印象深刻,就是「緩走山」。李老師在大家引領盼望之下,找了條老少咸宜、可看豪宅吹海風的平順路徑,領著我們與李紅濤、黃順銘、張薇,十一個人浩浩蕩蕩的走向淺水灣與赤柱。一路上大夥邊走邊聊,還串起成語接龍,不時來個比手劃腳大合照,搭配不同組合小團體留影,近中午才到達充滿歐洲風情的赤柱用餐,之後再看著美麗的海景、逛著眼花撩亂的市集,終於要打道回府之際,竟已傍晚。而我們這種緩慢行走山間小徑的腳程,也創下李老師走此路線「最久也最慢」之紀錄。

另外,一定要提的就是專屬本批多友的特權,就是我們每位都擁有劉老師親筆書法一幅。劉老師專研魯迅與出版史,他的宿舍是我們談天說地的中心,儘管只是一方小天地,但此地不僅可欣賞劉老師現場書寫優美的文字,還能學到如何用電熱爐煮稀飯與水餃,並且欣賞詩詞古文,正所謂學術與生活兼具 。

學術作為一個志業,是生活也是實踐,能夠輕鬆也可嚴謹,要能把酒言歡、笑談天地,也必須能享受孤獨、埋首鑽研。在參加多聞雅集的這一個月裡,我品嚐到或者見識到了上述滋味。參加多聞雅集的最大感想是什麼?我想就是標題所言「文多亦聞多- 集雅臻極雅」乃由衷感受。在一個月的相處時光中裡,文章看的多、文友交的深,自然眼見耳聞一定更廣泛也更開闊,有緣遇到共同專心學術志業的文人雅士,就如李老師提到「這麼多好的人在一起,一定會迸發出意想不想的好效果!」因此在彼此琢磨惕勵之下,我想必然也會邁向極雅之路。



熊培伶 (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系)
2009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