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artment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Center for Communication Research

學者聲音

多闻雅集


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正式成立,此后更可以昂首阔步向前行了。过去四年,我们推动了“大陆青年传播学者到访计划”,每年广邀十位来自全国各地青年教师访学一个月,参加者已逾四十多人。中国社会最自然的关系除了家人,就是同学。大家聚在一起,纯粹为了学术交流和交谊,没有利害的打算,关系髣若“准同学”,离情自是依依。天下既然没有不散的筵席,有缘却无处不相逢,青年学者们衍生出“多闻雅集”,定期联谊聚会,朋友遍大江南北,形成一个“看不见的学院”(invisible college),端的是彼此无形的学术网络资产。

多闻雅集曾经在深圳和庐山聚会,今年由南京大学主办,自费报名参加者超过七成。在南京的学术论坛,我应邀发表主题报告,探讨传播学的渊源与发展、学科定位及其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如何借助韦伯的知识论建立华人社会的传播视野。何舟介绍一些华人学者研究,阐述如何与国际学界对话。南大出版社慨允为多闻雅集出版年度论文集,天上掉下来大礼,我们欣然接受。

从南京搭车到皖南,我们考察了徽州官吏、商贾和读书人的明代建筑风格与内部陈设,分别参观张艺谋拍《菊豆》以及李安拍《卧虎藏龙》的实景。我们寓学术切磋于游山玩水之中,在黄山脚下的汤口开了两次不拘形式的脑力激荡会议:首先由丁未(深圳大学)、支庭荣(北大)和陈先红(华中科大)报告他们正在做的研究,其它人提出各种深入而多元的见解;晚饭后,欲罢不能,乃沿街泡茶继续聊,既轻松又严肃,没有人不耐烦。思想交锋,火花处处,可惜没带录音机,否则整理成文,放在论文集作为附录,既可供回忆,也可能启发其它年轻学子。从汤口登黄山,这是“会外会”,深深感受到“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一家都是人”)的情趣。意犹未尽,相约明年夏天昆明再见。

一回到家,就接到两封电邮:胡怡(华中科大)建议下次做影像纪录,回忆起来更加绘声绘色。“多友之友”陈昌凤(清华)说:“你们抓住了年轻学者的心,就是得到了未来。”其它反响正陆续到来。此为记。
 



李金銓
2008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