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參觀展覽,請按此登記。

展品探索
動能雕塑及魯布・戈德堡機器

機器的組件運轉時最能彰顯其美,正是二十世紀初藝術家嘗試透過繪畫、雕塑及電影所呈現出來的,然而直至藝術自身成為一種機械裝置,才完整地呈現出這種美。這種機器藝術亦作動能藝術,即為展現動態的藝術。動能藝術作品可能配備機械組件(動態),可能由馬達或電腦驅動,亦可能回應外在環境的提示。

機器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亦帶來了精彩的流行藝術,例如英國插畫家威廉・希斯・羅賓遜(William Heath Robinson,1872–1944)以及其美國的同道魯布.戈德堡(Rube Goldberg,1883–1970)筆下天馬行空、奇幻複雜的機器繪畫,那些機器幾乎無從實現,是為了最不可能的任務而設計的。他們奇趣搞怪的發明,在電影世界中持續展現。最近在互聯網的推波助瀾下,這些毫無意義又引人入勝的發明,亦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發揚光大。

Objects_AM_02.jpg
邵志飛
The Spatial Pendulum, 1990/2020
機動金屬結構,交互式軟件應用程序,電腦,用戶界面
這件裝置作品委約於1990年,為阿姆斯特丹的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研究學會(CWI)而製作,但從來未完成。原本的構想是在數學及電腦科學中心中庭裡懸掛一顆連接摩打滑輪的鋼製巨球,中心研究員能夠實時連線控制其擺動路徑。儘管規模有所縮減,這個作品終於在2020年竣工,配合陳家俊的全新工程設計,Adolf Matthias的應用軟件,以及與公眾之互動。
Objects_AM_03.jpg
梁志和
Untitled (book flying and crashing), 2020
書本、機器(雙向馬達))
一本書沿著軌道飛翔繼而撞落,重新開始,再次撞落。
Objects_AM_04.jpg
簡鳴謙、Jane Prophet
Common Datum, 2020
尼龍(黑色)、3D立體打印、玻璃、大氣水生成器、蝕刻黃銅
《Common Datum》是具備吸濕性質的雕塑,能夠回應環境的變化。觀眾的呼吸為展覽空間添加了濕氣,而這一系列懸掛的器皿則持續吸濕,每個3D打印的器皿皆由多個交錯的結構組成,緩慢地累積水份。即使各個器皿形狀各異,吸濕速度各有不同,但由於所有器皿互相連結,最終仍能建構出共同數據。
Objects_AM_05.jpg
簡鳴謙、Jane Prophet及梁博然
Blood Work 2.0, 2020
尼龍、3D立體打印玻璃、懸浮及鐵磁流體
《Blood Work 2.0》從生物中擷取靈感,這座透明的動態雕塑,以陀螺形的支架支撐著糾纏交錯的玻璃結構,當中注滿了鐵磁流體,隨著雕塑的旋動而流動,回應雕塑在這個空間的位置改變,以及磁場的變動。
Objects_AM_06.jpg
陳家俊
嘉年華, 2020
混合媒介
這件作品盡得魯布・戈德堡裝置的精髓,特別為今次展覽委約製作,觀眾能在追蹤銀色彈珠穿越機器各式通道的過程中獲得樂趣,即使是純粹欣賞這些彈珠的精密動態亦賞心悅目。
Objects_AM_07.jpg
Louis Nixon
Rolling Barrel 2020, 2020
超8毫米底片,顯示器,升降機
這是為一個雕塑作品新改編的電影版本。一個機械化的埃索油桶,利用了隱藏的電腦控制摩打系統連續不斷地在畫廊的地板上來回滾動,反覆撞向空間兩側的牆壁,這個動作逐漸在地板和牆壁上留下標記。《Rolling Barrel 2020》是由經編輯的超8毫米底片,配合畫廊升降機的垂直空間和移動製作而成。升降機的乘客可同時看到和聽到油桶在屏幕上水平滾動,以及升降機上升和下降、重複開門和關門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