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填写专业申请表的那天,我哭了。13岁时我就立志要读中国文学与艺术专业,但5年后却几乎是被父亲逼迫着,在专业栏中写下“经济”二字。我知道,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我,毕竟文学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几乎没有市场,且薪酬甚薄。所以我最终还是听从父亲的意见选择了经济专业,心中很是低落与迷茫。当时我以为在这条路上,日子会变得寡味而无趣。

我是个惯常用艺术思维思考的人,故而起初成天的图表分析与数字计算让我苦不堪言。当然,最大的症结在于思维模式,我太不擅长逻辑与分析。第一学期我的成绩很不理想,然而这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尽快抓住机会,改变自己。

我开始以一种更为积极开放的心态来对待事物。我试着领会经济模型中的逻辑感,并用它来平衡我性格中过于感性的一面,使自己成长为一个知识均衡、没有“短板”的人。的确,在学习经济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想问题,也体会到宏观思考的乐趣。然而不久后我发现,发现无论选择什么专业,我都无法停止自己对文学与艺术的追求。于是,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最初的梦想。在听取了一些文学老师的意见后,我决定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文化领域的博士,以便将来从事文化研究及传播工作。所以即使商院的必修课很多,我也依旧坚持每学期至少修一门关于文学艺术的课,譬如《文学概论》和《西方文化杰作鉴赏》。

自己上心之余,我也在向父亲证明:文学确实比经济适合我,而且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给父亲写了许多封信,言之情理,和他分享我对未来职业的打算,告诉他我想做一个文化策划人。同时,我也向他汇报了在文学课上取得的好成绩,让他相信了我的确在文学文化方面有很大潜力。不消说,父亲当初为我选择经济专业的初衷是让我有更美好幸福的生活,而不是为了从商本身。因此一年后,父亲竟开始向我出谋划策,和我讨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文学博士申请者。

经济专业看起来是我梦想主旋律的一段插曲,但我的确受益于它。现在我可以颇为幸运地说:我正在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