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大地上的生命之歌

 

 

 

 

 

 

 

 

 

 

 

时间:2008811-- 2008820

行程:成都市,彭州红岩镇,军乐镇,洛水镇,德阳市,绵竹市汉旺镇等。

组织者: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西南交通大学

人数:25人左右(包括政府资助全日制课程本科生及部分城大校友)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重建情况,由导师及资深社工带领,探访灾区群众,慰问灾区儿童,为灾民提供服务。

我们这次“重建彩虹”志愿者计划的性质是灾区探访,而非长期服务。短短的十天旅程,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了解,学习。我们能帮到灾民的,远不如他们教会我们的多。

 

 1)与灾区孩子们的交流

Elaine博士在探访行动开始前就告知我们,本次活动暂时未有长期服务计划,因此不能私下向孩子们提供联系方式。因为如果孩子们充满期待的信件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回复的话,会给他们造成更大的心灵创伤。我很能理解Elaine的担忧,还是难免有一点遗憾。人生的无奈也在于此: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路上,即使你非常希望去帮助别人,无论那个人是个萍水相逢的孩子,抑或是你自己的亲人,子女,你都无法替他走过他生命中的某一段路。不管快乐还是痛苦,他需要靠自己去经历这一切,才能懂得生命的真谛。人生从来不完美,但是完整。

    以下是两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

(一)曾经有个孩子问我们可不可以多留几天,或者能不能再回来看他们。其实大家都清楚,送给他们礼物之后,可能一生都不可能再见到这群可爱的孩子们。但我们还是安慰他说:“山的那边还有许多孩子等着哥哥姐姐去看他们呀。”让我惊奇的是,他立刻表现出很支持的神情:“恩!那,你们快去看他们吧!”我惊讶于这个小男孩的成熟,也希望他以后会是一个体谅关心他人的男子汉。

(二)我们在汉旺镇给孩子们派发纪念品时剩下最后一份贴纸,当时孩子们都抢着要这个多出来的礼物。我给孩子们的建议是送给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同时跟几个较大的男孩子说可不可以照顾一下这个最小的小妹妹。顿时那几个男孩子都不争了,欣然点头应允。

    这是灾区一群平凡的孩子们。地震摧毁了他们的家。在重建家园的道路上,他们依靠的不仅仅是外界的援助,更需要他们互相之间的爱与关怀。

 

2)与灾民的交流

    在探访的后两天我有机会向一些灾民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具体如下:

    与我谈话的灾民们普遍对生活抱有乐观的情绪。(第三天下午地点)几位坐在临时板房门口闲聊的村民邀请我加入。其中一位提到,他们的日子在地震前都是越过越好的,只是这突然的打击让他们的生活倒退了十几年。但谈到这点,他们都没有悲观或绝望的情绪,闲聊中一直保持着轻松愉快的气氛。或许三个月的时间已经淡化了他们的悲伤,亦或许他们从地震中体会了别人不了解的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3)灾区生活情况

    我们经过彭州,绵阳等地所见临时板房大多标有“XX省捐建”,“XX市捐建”,“XX人民与彭州人民心连心”等标语,可见全国各地对灾区的热情支持。卫生防疫方面,我们所探访的灾民临时安置点大多干净清洁,许多地方每天都会定时消毒,板房都贴有“大灾之后防大疫”,“勤洗手”等标语,足见灾区政府对卫生防疫的重视。整个灾区目前也尚未有瘟疫爆发的迹象。

    至于外界较为关注的政府对于赈灾物资调配的问题,虽然也有部分灾民反映此类问题,但总体来说没有到非常严重的地步(具体怎样也不太清楚)。社会调研组将会把灾民反映的情况整理好提交给当地政府。在国家主席和总理亲自督查的当下,地方政府官员应该清楚贪污挪用的代价是什么。

 

4)当地志愿者的工作情况

    我们有幸拜访了著名的绵竹市汉旺镇的志愿者工作站。四川农业大学志愿者们创造了NGO“汉旺模式”,简单说就是培训灾民们使他们成为志愿者从而互相帮助。NGO备灾中心在汉旺的工作站的工作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到了汉旺才知道原来这个工作站是这样的:一个3米见方的临时帐篷,一张四角立得不太稳的桌子,一台手提电脑,一些生活物资。这里的工作环境及其简陋,但过去三个月这里组织并培养了数百名志愿者。她的故事可以写成一本书,作为中国创造的典范之一。

    我们在西南交通大学的第一天,公共管理学院的陈光教授就给我们介绍了这次地震之后非政府组织的运作情况以及总结的经验教训。长期以来中国非政府组织(NGO)是处在社会目光之外的群体。地震发生后短时间内共有400万志愿者前往四川灾区报到,但其中的许多人最后都失望而归。一来由于自己缺乏灾区需要的专业知识只能从事各项琐碎工作,二来由于不少NGO没能及时有效地安排志愿者工作。这次地震可以说是中国NGO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既展现了它们承担社会责任,服务于社会的热情,也让它们看到自身的不足,从服务灾区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成长,其经验与教训可谓弥足珍贵。

 

5) 尾声:

    我回到大学校园,看着熟悉的风景,听着熟悉的歌曲。生活又在继续。

灾区的一切如梦境般在眼前闪过。倒塌的房屋,荒凉的小镇,灾民们或淳朴,或茫然的眼神,默默地诉说着那个山崩地裂的瞬间。而在西蜀大地上,群山仍然苍莽,江水依旧滔滔,如同一曲亘古不变的生命之歌。

林语堂说,华夏民族的忍耐力之强,在于即使死一千万人,也会在短时间内消化淡忘这痛苦,然后继续前进。

灾难已过去三个月,我们的国家似乎已从悲伤中复原,继续她的现代化建设。但对许多灾民们来说,曾经平静的生活现在变得如此陌生,前方等待他们的是苦难与挣扎。短短十天的行程,我们能帮上灾民的忙实在很少。就像梁君国博士所说,我们此行的目的是了解灾区,向这里的人民学习。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从四川回来的人来说,与身边的人分享在灾区的亲身经历,让身边的人多一点了解,多一点关注,就是对远方苦难中的人们的一份支持与帮助。

温总理说:多难兴邦。如今的四川人民,正在与一场旷世浩劫抗争。这群平凡的人们正在书写天府之国新的历史。Warren Bennis<On Becoming A Leader>中写到:真正的领袖人物大多经过一次重大的痛苦,挣扎与怀疑的事件,才成为优秀的领导者,例如美国的911事件。在四川大地上,与灾难抗争的勇敢的人们,不管是志愿者,军人,政府官员,抑或灾民,都在接受一次生命的洗礼。灾难带给他们苦难与泪水,同时见证了他们的坚强与勇敢,也教会他们爱,以及生命的真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从他们中会产生出中国社会各行业的领袖人物,用他们从灾难中获得的智慧与胸襟带领华夏民族继续前行。

    逝者已如斯,生者当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