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artment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Center for Communication Research

學者聲音

买了一路明信片


除了书,我还喜欢买明信片。

 

买明信片不是为了邮寄,而是为了欣赏,为了收藏,也为了日后的回忆。

 

我以为,那些反映各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明信片是明信片的正脉。

 

因此,每到一处,我总是买一些明信片。

 

这次去甘肃,第一站是兰州大学。由于日程安排得很紧,竟然连参观校园的机会都没有。我曾留心校园的纪念品商店,希望能从那里买到几枚兰州大学的明信片,但没有找到。

 

当天晚上,我和太太去酒店旁的超市买了些甘肃的土特产品,由于还要去敦煌,携带非常不便,只好先邮寄回去。第二天中午,我们到兰州大学门前的邮局寄包裹,在服务员找纸箱的间隙,我顺便扫了一眼橱窗内的邮品,发现有一本明信片。明信片的外壳很朴素,上面有“自强不息,独树一帜”八个大字,这是兰州大学的校训。背景是兰州大学的校门,在左下角,有“百年兰大”的标志。我请服务员拿出来看看,服务员说:“要买赶紧买,本来早就卖完了,这是从学校里匀出来的。”原来,这是2009年为迎接兰州大学建校100周年而发行的一套明信片,共10枚,画面大多是校园风景,很有特色。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套带邮资的贺年有奖明信片,比普通明信片要长一些。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算是一个纪念。

 

沿着丝绸之路一路西行,第一站是武威。在这里有著名的雷台汉墓。那件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青铜器就是在这里出土的。在纪念品商店,卖的最多的就是大大小小的“马踏飞燕”的复制品和夜光杯。但我只想买一点明信片,可惜没有。我有些遗憾,很不情愿地去参观文庙和西夏博物馆。文庙的规模不大,不足十分钟就走了一圈。在门前的一个小店里,我走进去试探性地问:“请问有明信片吗?”一位老者从货架子上抽出一本说:“只有这一种。”我一看,真有些喜出望外,原来,这正是“雷台武威汉墓铜车马”明信片。这套明信片也是十枚,为首的正是那件“马踏飞燕”。

 

从武威继续西行,终于在闭馆前赶到了张掖的大佛寺。那尊卧佛真是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大佛寺的商店规模很大,有不少工艺品出售。可惜的是,明信片卖完了。所幸大佛寺的门票就是一张带邮资的明信片,也算是弥补了一点缺憾。

 

在高台住了一晚,转天一大早直奔嘉峪关。嘉峪关的城楼正在维修,照相很难找到好的角度。我和太太随便拍了几张,便走下城墙,来到城门边的一处摊点,这里有大量的明信片。我挑选了一本标明“嘉峪关”的明信片,共有22枚。看到这些明信片,不得不佩服摄影师的高明。这套明信片有“雄关四季”,有“鸟瞰雄关”,有“雾锁雄关”,有“南望祁连”,有“雄关之夜”,有“东迎旭日”,有“西沐夕阳”,还有嘉峪关的局部特写,真是一枚胜过一枚,让人爱不释手。尽管标价40元一本,我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其实,细想起来,这些明信片一点儿也不贵,你想,人家摄影师为了拍出一张理想的照片,要投入什么样的时间和精力,而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真是太划算了。

 

在嘉峪关旁的长城博物馆,也有不少明信片出售,但和关城内的大多相同。唯有一种,是关城内没有见到的,这就是“魏晋墓砖壁画”。这些墓砖是从嘉峪关和酒泉之间的墓葬群中发现的。墓砖上的画多为彩绘,内容丰富,线条生动,是很好的美术史资料。这套明信片共10枚,印制得很精美,可惜外包装大了一些。

 

在到达敦煌之前,我就想着一定要买明信片。第一次到敦煌,是1999年。那次,我买了四本有关敦煌壁画的明信片,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

 

从嘉峪关到敦煌,有5个小时的车程。吃过晚饭,已经九点钟了。太太提出去逛沙州夜市,我感到有些疲惫,但一想到明信片,便很痛快地答应了。

 

虽然已经很晚了,但敦煌的街上依旧灯火通明,人如潮涌。有一处邮政所仍在营业,我到里面挑选了两枚明信片,画面分别是玉门关和阳关。这两处名胜,我在1999年都去过。特别是玉门关,由于会议的主办方没有安排,我们租了一辆车特地探访。当时在那里工作的,是一位来自沧州的年轻人,他在大学里的专业是历史,毕业后主动提出到玉门关工作。那天,他对我们说:“玉门关就是一部汉史,值得好好研究。”当同行的朋友告诉他我喜欢书法时,他马上拿出笔墨纸砚让我留字。我诚惶诚恐,在一整张宣纸上写了“丝绸古道,大漠雄关”八个字。十四年过去,那位年轻人已经人到中年,他还在那里坚守吗?

 

沙州夜市果然名不虚传,真可以用比肩继踵来形容。虽然人多,但很有秩序,市场的环境也很好。在一个摊位前,摆放着不少明信片,足有20种之多,内容大都是敦煌的笔画和雕塑。面对如此多的明信片,我有些眼花缭乱。摊主是一位很朴实的妇女,对我说:“多买一些吧,便宜!”明信片的标价大多为40元,我问可以优惠多少,摊主回答说,半价,买多了还可以优惠。我挑选了一本“敦煌·壁画”,一本“敦煌·飞天”,一本“鸣沙山·月牙泉”,还有一本“丝绸之路”,一共花了75元。这几本明信片,各有特色,但我觉得最好的就是那本“鸣沙山·月牙泉”。这是摄影家范吉孝的作品,其构图、用光、拍摄的时机、地点真是无可挑剔,其中的几幅堪称经典。摄影是一门艺术,一点都不夸张。

 

第二天,我们去鸣沙山、月牙泉,骑骆驼、滑沙,玩得非常尽兴,也拍了不少照片,但无论如何也拍不出范吉孝的效果,也取不到那样的画面,可见专业和业余的天壤之别。

 

从鸣沙山上下来,我们驱车两个小时,来到了阳关。尽管那里仅剩下一处烽燧,但王维的那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然令人神往不已。我们站在墩墩山上,眺望阳关大道,欣赏大漠孤烟。在纪念品服务部,也有不少明信片,我大部分都买到了,唯独“敦煌·阳关风光”一种是我没有见过的。尽管印刷质量与以前买的几种相比逊色不少,但我还是买了一本,因为这毕竟来自阳关,是我们丝路之行最远的地方。



刘运峰 (南开大学)
2013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