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大心細 將勤補拙

商界大冒險家「金王」           張德熙

  • 城大榮譽院士、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及工商管理博士
  • 泰加保險(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 金銀業貿易場永遠名譽會長
  • 深圳前海金銀業貿易場董事長

張德熙博士縱橫金融服務界三十多年,有「金王」的美譽。他憑著冒險精神,多年來在不同領域都取得成就,起初是工程建築,其後投身金融界,從事貴金屬貿易、證券及期貨交易、外匯買賣等範疇。近年,轉戰汽車保險市場,現為泰加保險(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工作以外,張博士在多方面貢獻社會,現為香港城市大學基金校友拓展委員會成員、新界總商會會長,曾擔任兩屆博愛醫院及四屆東華三院總理等。

提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很多人會想到香港交易所,但其實除了證券交易,黃金交易在香港經已有過百年歷史。金銀業貿易場永遠名譽會長張德熙博士說,香港金市是國際三大黃金市場之一,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提供穩健基礎。雖然張博士縱橫金融界三十多年,享有「金王」的美譽,但原來他早年求學、工作經歷都跟金銀貿易無直接關係,而是因緣際會下,才引領「金王」踏上這條光明路。

張德熙博士早年在加拿大求學時,主修地質學副修經濟,畢業後在美加的酒店工作。八十年代,回港發展,成立建築工程公司,專門承接政府處理危險斜坡工程,賺取「第一桶金」。其後他轉投金融界,把家族證券生意發揚光大,當時他在新界沿線鐵路所能及的地方都設有證券行,亦大膽地改變了固有的「樓上舖」經營方式,是當時首家證券行以地舖式零售經營,打正旗號經營「街坊生意」。

1997 年,他把旗下金、股、匯業務注入上巿公司「鑫成金屬」,易名為「天行國際」,提供一站式理財產品及服務。業務發展迅速,2006 年更斥資併購具三十年歷史老牌證券行——聯合證券,令公司進身為全港十大成交量的大型(A 組)華資證券商。張博士說,經該行證券交易佔全港每日總成交額的9%,成為當年市場一時佳話。


敢創新 樂做先行者

在證券取得成功後,張博士再轉投外匯交易,再次打破常規,引入外匯零售經營,讓街坊市民都能參與投資,改變以往外匯市場只屬於大企業、金融機構的專利。在拓展公司業務的同時,張博士亦致力推動金業發展,多年來積極參與金銀業貿易場的事務。在他的領導下,金銀業貿易場有多項創新,包括引入交易編碼服務、9999港金、從業員註冊制度、設立國際標準的驗金中心,令金銀業貿易變得現代專業化及國際化。近年,他不負「金王」的美譽成功地抓緊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商機,促成全球首個離岸人民幣結算黃金產品 - 「人民幣公斤條」黃金、並於2014 年與上海黃金交易所簽訂「黃金滬港通」等,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出一分力。

張博士認為,金銀業貿易前景明朗,當中的機遇和優勢就在於香港與深圳兩地通力合作。去年底香港金銀業貿易場與中國工商銀行在前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金銀業貿易場及其171 家會員公司將投資約50 億港元,預期在不久的將來在前海自貿區內建設一個容量1500 噸的貴金屬境內關外保稅倉庫及交易貿易中心,在自貿區落實拓展中港黃金產業。這個創先河的合作以「境內關外」的形式營運,減低黃金貯存和運輸成本,亦打通國內甚至國際的黃金貿易,更有助強化香港支援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政策的角色。身為金銀業貿易場永遠名譽會長的他更喜見這項目於2016年4月獲廣東省政府高度重視且列為深港合作十大龍頭企業之一。

人稱「大冒險家」的張德熙博士喜歡尋找新挑戰,幾年前他轉戰香港的汽車保險行業,成為泰加保險集團大股東,並出任主席一職。擅於洞悉及把握營商趨勢的他往往能在被外界看淡的市場找到商機──車保的市場競爭者不多,亦意味著尚有不少的發展空間。張博士稱: 「現時的感覺就像當年地舖式經營證券行,最初一定遭同行『大撥冷水』,然而最後當他們看到機會便紛紛加入戰團。」他指若在車保市場造出成績,將會有更多競爭者欲分一杯羹。所以未來公司的業務除了繼續集中發展車保市場外,不排除擴展至其他一般產險服務,例如船險、醫療、勞工及火水災保險。在商業上,張博士總是喜歡接受挑戰,當有人見到他所做的有利可圖,或循他舊路時,他卻已早著先機地另闢蹊徑,開拓另一片新天地。


進修學習 思而後行 人生轉捩點

張博士公務繁忙,亦有不少公職在身,日理萬機的他仍然不忘進修。2012 年,他於城大取得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學位後,更於短短兩件間在2014 年獲頒工商管理博士(DBA)學位。張博士坦言過程中充滿挑戰,但他為自己訂下目標,不能延遲畢業。他起初學習時充滿迷惘,例如不明白方法學上的量性研究、質性研究,對他究竟有何幫助,但他放下執著,耐心上課學習。在修讀博士課程的最後一年,他險些半途而廢,對博士論文題目完全摸不著頭腦,最終憑藉教授的指導及鼓勵,以及個人努力,他採用在推動「人民幣公斤條」黃金產品和前海項目的經驗並以如何運用貴金屬協助人民幣國際化作為博士論文題目,並順利畢業。

他回想,進修有助他的事業發展,以往他本著冒險家的精神,以膽量作商業決定;以臨場發揮來應付公開演說,但現在他已習慣使用系統思維,無論演講抑或作商業決定,都再三思慮。當初令他摸不著頭腦的量性研究使他更明瞭數據的重要性,如在說服內地人民銀行審批「人民幣公斤條」黃金產品時,數據本身及對其的詮釋便是最有力的證明,而恰好他的博士論文亦以此為題,學習成果大派用場。他更直言,在城大進修是他「人生下半場的轉捩點」。


珍惜同學情誼 盡力回饋母校

張博士指的「轉捩點」不單在知識上,更是因為進修為他帶來一班好同學、好朋友。雖然有些同學年齡相距二十年,但無阻他們的交流,他笑言: 「有些較年輕的同學懂的事物,我亦瞭如指掌, 在城大進修的時間令自己依然充滿活力。」近年,張博士大力支持城大創立EMBA 同學會慈善基金,並出任名譽主席,帶領籌募工作,他笑稱自己願當城大的「超級聯絡人」:「聯絡和聯誼都是我其中的強項。」同學會每年都組織募捐活動,匯聚熱心的EMBA 及城大校友回饋母校,而基金所得捐款都用於EMBA 課程獎學金及大學發展上。張博士身兼城大基金校友拓展委員會成員,多次慷慨捐款促進學校發展,對學校及社會貢獻良多,今年更獲城大頒授榮譽院士。

張德熙博士另一廣為人知的身分,就是前立法局議員、前鄉議局主席、前區域市政局主席張人龍之子。張博士坦言,父親對他影響深遠,他謹遵父親的教誨「人生遇到的都是朋友」,所以幾十年來都積極參與「新界扶輪社」的大小活動服務國際,又在政界、商界、學界廣結良師益友。

當張博士被問及成功秘訣時,他回答: 「成功嗎?我從來不覺得」。他說自己是冒險家的性格,開闢新徑時偶有成功,但更多時也不乏遇到是絕路以及失敗,只是大家沒留意到。他笑說只能分享「失敗秘訣」: 「我大多時候遇到失敗,但我卻永不言敗。」由於從事業務性質,張博士用較少時間休息,大概每天只睡四小時,可能因為父親提點他做事要勤力, 「莫道你行早,路上早行人」,所以他以「遲休、早起」的方式來將勤補拙,抱著謙虛的心來做人做事。

(以上資料主要由受訪者提供。)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