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學為光影世界築夢

張兆康


張兆康憑藉《花椒之味》,於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首奪「最佳美術指導」。
  • 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榮譽文學士
  • 東十八共同創辦人
  • 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
  • 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獎

有「夢工場」之稱的電影世界,為觀眾帶來無窮趣味,作為築夢者之一的美術指導亦功不可沒。在大學選讀創意媒體的張兆康,不僅確立了穩固的美學根基,也為投身光影之旅奠下契機。逐步在美術指導崗位站穩陣腳的他,繼2017 年聯同張叔平以《擺渡人》在臺灣電影金馬獎獲「最佳造型設計獎」後,更於2020 年「香港電影金像獎」首奪「最佳美術指導」。

張兆康自小對藝術產生興趣,中學畢業時,適逢香港城市大學(城大)開辦創意媒體課程,相熟的中學老師認為這個嶄新的藝術領域,將有偌大的發展空間,故提議他報讀。他說:「入讀課程後接觸到多元媒體藝術創作,包括電影,當中更有很多實務機會,可發揮創意,也結識到志同道合的同學,在創作中擦出亮麗火花。」

獲城大推薦信 赴英深造

張兆康有意在藝術領域深造,加上於城大修讀期間遇上沙士疫情,深感未來一兩年求職不易。畢業後,他取得院校撰寫推薦信,並獲首屈一指的英國中央聖馬丁學院(Central Saint Martins)取錄,赴當地攻讀藝術碩士。

「在這所頂尖的藝術學府,同學各具才華,彼此交流令學習成果更豐盛;而我在倫敦的博物館亦觀賞了海量的藝術展,得到不少啟發,當時香港尚未有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如此近距離接觸藝術作品的機會不多。」張兆康補充說。


與校友合拍短片 獲大師賞識

提到與電影行業結緣,張兆康形容是「電影選擇了他」。他憶述,回港後巧遇同在城大創意媒體畢業的朋友,邀請他一同拍攝短片,藉此認識到當時擔任藝術顧問的文念中,並獲對方賞識,其後更成為這位著名美術指導的助手,開啟了光影世界之門,將昔日在城大及英國吸收的美學修為及知識盡情發揮。對於美術指導工作,他認為有如是電影畫面的總設計師,幾乎所有在當中出現的物件,大至場景布置,小至一隻杯,皆需由美術指導悉心搜集資料,糅合電影背景,作出完整的美學考量,當中不能只顧美感,更要兼融劇本與導演的要求。

「猶記得首部參與的電影是張艾嘉執導的《一個好爸爸》,而正式擔任美術指導的作品,則屬城大校友麥曦茵導演的《烈日當空》,當時看到書寫青春成長的劇本,已感受到年輕的她很有才華。」張兆康直指緣份很奇妙,今年讓他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的電影,也是由麥曦茵執導的《花椒之味》。


向大師取經 引發共鳴

張兆康慶幸在光影之旅,遇到多位大師級前輩,如王家衛、杜琪峰,以及已故的林嶺東等,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實戰經驗和美學運用心得,使他掌握更多善用場景、物件與顏色來述說故事的技巧,令畫面更能緊扣電影主題,引發觀眾共鳴。他闡釋:「以《花椒之味》為例,原著小說的地點之一是成都,但引入曾到訪不同城市的體會,我認為若將背景設在重慶會較有趣,最終獲導演接納,在電影中亦呈現出不錯的效果。」

香港電影行業近年予人停滯不前之感,張兆康寄語有志入行的新一代,應釐清初衷,究竟是希望參與億萬鉅製,抑或想拍攝打動人心的電影。「在參與內地注資的合拍片之餘,電影工作者也可從本地獨有的生活空間與視野出發,製作具本身文化底蘊及創作特色的優秀作品,如在兩岸三地贏得不俗口碑的《一念無明》,其成本亦不高,反映創作成果與成本沒有必然關係。」


(出版日期:2020年7月23日)